9月2日,沭阳县首届“花乡名师”刘驰工作室成员第六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本次研修聚焦计算教学,开展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同课异构专题教研活动。三位优秀教师以匠心设计同一课题,以智慧呈现别样精彩,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充满思维碰撞的数学盛宴,正式拉开了新学期深度教研的序幕。
![]()
1、 课堂展示:课堂展风采,异构显匠心
第一实验小学张红主任的课堂,大气沉稳,高屋建瓴。她从算理本质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历竖式的“创造”过程,深刻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数学本质的把握。
![]()
紧接着,如东实验小学单小娟老师的课堂,细腻婉约,扎实高效。她注重算法形成的层层递进和学生的自主体验,课堂环节清晰,互动热烈。单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即时反馈,通过精准的点评和引导,将算理算法无痕渗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
最后,第二实验小学王晓燕主任的课堂,灵动智慧,立意高远。她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更注重知识的勾联与思维的拓展,设计巧妙,充满了数学的思辨味道。她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启发思考知识的未来发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
2、 阐述说课:思辨溯源头,说课明心迹
课堂展示结束后,三位执教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她们不仅阐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分享了设计背后的思考与理念。
从情境的选择到环节的串联,从重点的突破到难点的化解,从算理的凸显到算法的归纳,三位老师娓娓道来。让在座的每一位成员清晰地看到了每一节精彩课堂背后的“为什么这样做”,感受到了她们对教学的无限热忱与不懈追求。说课,是经验的分享,更是思维的二次碰撞。
![]()
3、 议课评课:群策群力议,共研共成长
思想的火花需要在交流碰撞中愈发璀璨。说课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分为6个小组,围绕三节课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各小组讨论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有对亮点的由衷赞赏,也有对细节的真诚建议;既有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有对教学智慧的感悟。小组评课汇集了集体智慧,多维度的视角让研讨更加立体、全面。
![]()
小组讨论后,导师组的专家点评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
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宿迁市名教师刘驰作总结引领。刘特对三位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以这三节课为范例,高屋建瓴地指出:
1. 计算教学要“打通隔断墙”: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融合贯通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2. 课堂要“看见思维的力量”: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并在此过程中引导思辨,提升思维品质。
3. 教师要做“点燃火把的人”:教师的魅力在于激发兴趣,引导探究。要努力创设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
刘特的点评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为工作室成员今后的计算教学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4、 反思总结: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航
秋风送爽,亦送来思维的清泉; 教研赋能,更赋予前行的力量。
研途花开,众行致远。 新学期的大幕已然开启,工作室的研修之路愈发明朗。我们相信,在刘驰特级的引领下,全体成员必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将所思所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耕课堂,砥砺前行,共同书写花乡数学教育的崭新篇章!
![]()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研修;是一次碰撞,更是一次升华。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同”是基础,是目标的一致性;“异”是创新,是方法的多样性。三节好课,三次说课,多轮评课,专家引领……丰富的环节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充满张力的教研场域,每一位成员都在这个场域中汲取着、生长着。
![]()
图片:刘明
撰稿:徐冬静
编辑:刘原成
初审:王勇 蔡舒云
终核:刘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