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前总统因强硬派议员的发言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若法院认定鲁哈尼的指控属实,最高可判死刑!”
这位曾推动伊核协议的前总统,如今不仅被翻旧账,还因联合改革派“逼宫”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身陷绝境。
这种遭遇与另一位前总统内贾德惊人地相似,可为何鲁哈尼面临的却是死刑的风险?
![]()
改革领袖到死刑嫌疑人
鲁哈尼作为伊朗改革派的核心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始终与“对美缓和”的路线紧密绑定。
2015年,正是鲁哈尼政府牵头与美英法德俄中达成伊核协议。
当时伊朗民众普遍期待,这份协议能打破西方制裁,让国家经济迎来转机,这也让他在2017年连任总统时获得大批支持。
但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协议并重启严厉制裁,彻底击碎了鲁哈尼的改革蓝图。
![]()
伊朗经济迅速陷入困境,而鲁哈尼在第二任期内的一项决策,成了如今悬在他头顶的“利剑”。
他被指控非法干预外汇市场,直接导致伊朗货币贬值超过10倍,严重通胀让老百姓怨声载道。
而早在2023年,检方就曾就此问询鲁哈尼,只是案件后来不了了之,有猜测认为是哈梅内伊当时选择手下留情。
真正让矛盾彻底爆发的,是2025年8月鲁哈尼发起的“联合声明事件”。
![]()
他联合27个改革派组织,公开发出“逼宫”信号。
对内要求限制革命卫队权力,让这支既管军事又插手经济、政治的强力部门“回到军营”。
对外呼吁重启对美谈判,通过暂停浓缩铀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换取西方解除制裁。
在鲁哈尼看来,“总喊反美口号填不饱肚子,老百姓要的是餐桌上有食物,口袋里有钱花”。
![]()
可这番诉求直接触碰了哈梅内伊的权力核心。
革命卫队是哈梅内伊最倚重的支柱,掌控着国家的军事、经济命脉和情报系统,削弱其权力无异于掏空保守派的根基。
哈梅内伊很快在公开演讲中强硬回应,痛批改革派“太浅薄”,还抛出了重磅证据,6月以伊冲突爆发第二天,美国情报人员就在欧洲密会,讨论如何推翻伊朗现政权,甚至计划扶持流亡海外的前国王之子礼萨·巴列维复辟。
![]()
哈梅内伊的表态给了保守派反击的信号。
与革命卫队关系密切的加赞法里随即放出“死刑论”,直言鲁哈尼涉及的八项诉讼早已提交司法系统,质疑有人“压住了案子”,并明确警告“挑战体制就要承担后果”。
如今,鲁哈尼不仅要面对经济政策的司法追责,更因“挑战权威”被保守派贴上“亲美卖国”的标签。
而鲁哈尼如今的绝境并非伊朗政坛首例,前总统内贾德也曾因与最高领袖产生分歧而跌落谷底。
![]()
鲁哈尼为何更危险?
内贾德的政治生涯曾比鲁哈尼更具戏剧性。
这位出身铁匠家庭的阿塞拜疆族人,凭借极端保守的立场和“反美硬汉”形象上位。
2005年当选总统后,一边清洗政府中的温和派,一边通过给低收入家庭发补贴、修建廉价房产等政策绑定底层选民。
在国际舞台上,他更是语出惊人,不仅在联合国大会抛出“911事件是美国自导自演”的阴谋论,还公开宣称要“抹除以色列”,被美国称为“中东最危险的人物”。
![]()
但内贾德的风光没能持续太久。
他执政后期,因缺乏“开源”手段却大肆花钱,导致伊朗通胀高企、失业率飙升,更因试图拉拢革命卫队高层触怒了哈梅内伊。
2013年卸任后,他的政治生涯急转直下,2018年因批评新政府、煽动群众被逮捕入狱三个月。
2023年遭遇疑似暗杀,原定乘坐的汽车在高速公路失控撞护栏,幸亏因空调问题临时换车才侥幸逃生。
![]()
2024年10月,他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控伊朗情报部门被以色列渗透,彻底激怒国内势力,之后便鲜有公开露面。
到了2025年7月初仅在一场小型会议上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匆匆离场。
事实上两人的下场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哈鲁尼更加”危险“。
内贾德虽与哈梅内伊决裂,但他的立场反复横跳。
![]()
从保守派“反美先锋”转为呼吁对美缓和,导致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待见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对现有体制已无实质威胁。
而鲁哈尼始终牢牢抓着改革派的支持,他的“逼宫”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改革派对保守派发起的集体挑战。
鲁哈尼的命运,本质上是伊朗改革派与保守派数十年博弈的缩影。
这场“逼宫”事件的落幕,不仅决定了两位前总统的个人结局,更让伊朗政坛的权力格局和未来走向愈发清晰。
![]()
伊朗政坛迷局
鲁哈尼“逼宫”失败的背后,是伊朗政坛保守派全面掌权的现实。
自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改革派的“对美缓和”路线被彻底否定,保守派借机上位。
而2021年总统选举中,所有重要改革派候选人都被取消资格。
之后的议会选举里,保守派拿下290个席位中的约245个,开启了强硬保守派全面掌权的时代。
![]()
即便2024年改革派候选人佩泽什基安当选总统,也没能改变权力格局。
真正的决策权仍牢牢掌握在哈梅内伊和革命卫队手中,佩泽什基安公开喊话“欢迎美国投资者”的表态,直接遭到哈梅内伊的隐性警告。
更致命的是,改革派的支持者早已流失。
![]()
鲁哈尼执政后期的经济困境让很多人对“改革”失去信心,2024年总统竞选时,不少改革派支持者甚至不愿前往投票站,与2017年街头随处可见改革派绿色丝带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而保守派的掌控还在进一步收紧。
为压制改革派声音,他们将鲁哈尼等人比作“伊朗的戈尔巴乔夫”,警告改革会让伊朗像苏联一样解体。
这场博弈也让伊朗政坛的深层矛盾彻底公开化。
![]()
改革派主张“民生优先”,认为只有解除制裁才能救经济,保守派坚持“政权优先”,担忧对美妥协将导致政权颠覆。
两种路线的冲突没有调和空间,而鲁哈尼的遭遇让改革派彻底陷入被动。
未来再有人敢提“对美缓和”或“限制革命卫队”,都将面临“叛国”的指控。
![]()
结语
鲁哈尼的死刑风险与内贾德的边缘化,共同体现了伊朗政坛的权力规则,那就是最高领袖与革命卫队构成的权力核心不容挑战,任何触碰这一核心的政治人物,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伊朗政坛将更加保守,对外政策会持续强硬,改革派的话语权将进一步萎缩。
但保守派能压制异见,却解决不了经济制裁下的民生困境——哈梅内伊口中“能克服的经济困难”,终究要由普通民众承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