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空军里,歼-10A算是个特殊的存在,300多架战机还在服役,它们曾经是最重要的主力机型,如今却逐渐显得有些落伍,被不少人称作“尴尬的老兵”。
问题来了,歼-11B能顺利升级成歼-11BG,战斗力实现翻新,为啥歼-10A却几乎没什么动静?之前网上传得火热的“歼-10AG”升级计划,又为什么迟迟没有消息?
![]()
老飞机升级不如买新机
要不要给老战机升级,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改,而是得算清楚值不值,旧装备还能不能继续用,关键看它改造后的效能和投入产出比,资源有限,军费要花在最能提升战力的地方。
拿歼11B和歼10A比一比,就能看出不同价值,歼11B是重型双发机,气动和承载能力好,机体结实,能挂更多武器、安装更强的雷达和航电。
![]()
歼11B
给它换先进雷达、升级航电、装新通信与武器控制系统,战力提升明显,适用范围广,能执行制空、对地和对海任务,实用性强,升级的边际回报高。
但是歼10A的定位不太一样,它是中型单发机,设计初衷是追求空优和高机动,平台本身较轻,载荷和改装空间有限。
![]()
歼10A
技术上可以把它升到接近歼10C的水平,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新型中远程导弹,但每架升级需要投几千万人民币,按三百多架来算,总投入会上百亿元,而这些飞机很多已服役多年,机体剩余寿命有限,升级后能用的年限并不长。
但是把钱花在老平台上,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单机性能受限,升级后的综合战力仍受平台结构和寿命制约,二是机会成本高,这些钱如果用来直接列装更多的歼10C或歼16,整体战力提升更快更稳。
![]()
歼10C
可以说,相同的预算,买新机或增加实战能力更强的机型,往往比大规模升级老机更划算。
所以决策逻辑应该是:先算清楚每一块投入的边际收益,把钱投在回报率最高的方案上,对歼11B这样的重型平台,升级通常是合理的,对歼10A这种平台,必须谨慎评估改造成本、可用年限和替代方案的效益,再做决定。
![]()
毕竟采购和改装要以提升整体作战力为目标,而不是为了“升级而升级”,所以有限的资源要放在刀刃上,优先保障那些能带来最大效能增量的选择。
歼10曾是中国空军主力
歼10A有它的时代价值,它在中国空军还不够强的时候,承担起对抗当时外军先进战机的任务,是那一代的主要战力之一。
![]()
1998年首飞,2006年定型服役,它和歼11B一起,撑起了2000年代后期到2010年前后的空中力量,那时的雷达和武器配置,对比苏系旧型飞机已经有明显进步,歼10A被看作是中国第三代战机的重要代表。
但技术发展很快,2016年以后,随着歼16、歼10C大量列装,2017年歼20进入现役,中国空军进入新一轮更新换代。
![]()
新一代机型在雷达、隐身、航电和武器挂载上全面领先,作战从单机比拼变成体系联合作战,隐身机开路、重型多用途机跟进协同,作战效能大幅提高。
在这种体系下,歼10A的短板暴露出来,它不是隐身平台,突防能力有限,面对高威胁空域难以生存,即便给它换雷达和导弹,平台本身的载荷和结构限制了提升空间,而且服役多年机体寿命也成为限制因素。
![]()
把大量经费投在改造老机上,边际效益往往不如直接扩充歼10C或歼16那样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歼10A完全无用,它在低威胁环境下仍能执行巡逻、拦截、训练和常态化对峙任务,承担日常警巡和震慑工作。
把这些任务交给歼10A,可以把更先进的战机保留用于核心突击任务和高威胁场景,从整体上提高战力效率。
![]()
所以歼10A的处理方式应当差别化:对具备改造潜力且仍有寿命的个别机体,进行有限升级以延续用途;对大量老旧平台,则要权衡改造成本与替换新机的效益,把有限预算优先用在能显著提升整体作战能力的机型上。
而这决策的核心是提升整体战力,而不是单独追求老机性能的局部改良。
![]()
仍在为国效力,只是换了战场
歼10A退役不是废弃,而是获得了新的用途,它不上前线并不等于没用,反而在国内外有更合适的岗位,在国内,歼10A可以转入二线部队和飞行学院当教练机或“蓝方”对抗机。
飞行员训练需要大量实战对抗课目,这类性能稳、维护成本低的飞机很合适,用它训练新兵能节省有限的作战机资源,把先进机型留给核心任务。
![]()
对一些国防预算有限的国家,歼10A翻新后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很多国家还在用二代、三代机,买不起隐身或重型机。
把退役歼10A做适度改装,换装性价比高的雷达和出口型武器,能显著提升买家空军战力,成本却低得多,巴基斯坦采购歼10CE就说明了出口潜力。
![]()
而且出口还能带动配套产业,退役机出口不仅能收回一部分成本,还会带动弹药、备件、维修和后勤系统的配套服务出口,形成长期收益,这对国防工业和相关企业是实打实的订单和收入来源。
当然翻新和出口要有分类方案,不能把所有老机都一刀切改造,对机体状况好、寿命尚存的飞机可适度升级,既能延长寿命又能提高训练或出口价值。
![]()
而对那些服役年限短、寿命有限且升级成本高的机型,应优先考虑置换为新机或用于拆解配件回收。
不管怎样,歼10A不是失败品,而是见证了空军能力提升后的合理处置对象,合理规划其二线、训练和出口用途,不仅能最大化已有资产回报,也能为国产先进机型腾出更多资源和任务空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