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5年了,中国老人平均能够活到80岁。确实也有部分朋友持怀疑的态度,让我们算一算,人们活到80岁的概率究竟是多少?
人均预期寿命。
每年,国家卫健委都会公布上一年度的人均预期寿命情况。2025年国家公布的最新预期寿命是2024年达到了79岁,比2020年提高了1.1岁。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2020年我国男性预期寿命是75.37岁,女性是80.88岁,也就是说女性预期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
![]()
预期寿命并不是简单的平均活到的年龄。预期寿命是根据每一个年龄段老人的死亡率,按照一定额度的初始人口计算的某一年度新生儿在相应死亡率下可以获得的平均年龄。
比如说初始都有10万新生儿,第1年的死亡率是千分之1.53,那么剩余人数就是99847人。新生儿第2年的普死亡率普遍会大幅下降,根据2020年国家人口普查的数字,一周岁婴儿的死亡率降至千分之0.39,这种情况下剩余人数是99808人。以此类推。
![]()
人们的死亡率一般在10岁左右降至最低,然后缓慢攀升。一直到30岁,还是咱们的黄金年龄。当人口死亡率达到千分之一的时候,人的年龄就已经达到了40岁。人的死亡率什么时候达到1%呢?普查显示,2020年65岁人口的死亡率是千分之9.49。66岁为千分之10.64。
人的死亡率也有达到10%的时候,这时候年龄就达到了86~87岁。人的死亡率并没有无限提高,都是有一定的可能,即使是百岁以上的老人,一年平均死亡率只有23.7%。
通过以上情况来看,至少有50%~60%的人口,活到80岁以上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以下死亡率计算一下。
![]()
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因素有很多。
一般来说,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生活条件和医疗科技水平。生活条件既包括咱们的衣食住行,也包括日常的心情行为,医疗科技水平是应对疾病的能力。
其实,并不是山清水秀的地方人均预期寿命会长,因为生活辛苦,再加上医疗条件赶不上,像偏远省份的预期寿命都会低于国家平均值,更是远远被发达地区抛在身后。
![]()
人们普遍感觉寿命较低的原因。
有朋友说人们的平均死亡年龄只有70来岁,其实主要原因还是信息的误解和个人健康风险感知的增强。
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社交媒体曝光的疾病案例,甚至由于智能推荐的影响,刷到这样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容易让人产生“意外和疾病离自己很近”的错觉,甚至让人感到焦虑。
一些身边老人长辈的去世,结合我国人口数量在减少的信息共鸣,也引发一些年轻人“寿命在缩短”的认知焦虑。
其实我们目前普遍存在的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再加上各种工作生活压力,造成人们担忧健康的时候,进而担忧寿命。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人们认识的越来越多,也自然会产生担忧。
所以说,其实我们不用焦虑和担心,平均起来我们至少有一半人是能够活到80岁以上的。对于已经成年甚至老年的人群,由于前期死亡率不用考虑,他们的预期生存年龄还会更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