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团结的军事联盟,正在经历着建立75年来最严重的内部危机。
当美国拒绝跟随欧盟对俄制裁的消息传出时,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个曾经"铁板一块"的西方军事同盟,如今已经暗流涌动,更让人意外的是,分裂的种子竟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
![]()
今年5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拒绝跟随欧盟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措施。
《纽约时报》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举动"表明北约出现分裂",一位白宫内部人士透露,特朗普担心新的反俄限制措施会阻碍美国企业发展,因此改变了此前的强硬立场。
这个转变的意义远超表面,要知道,在过去几年里,美国一直是推动对俄制裁的主要力量,如今却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让欧洲盟友们措手不及,更要命的是,这种分歧不是偶发事件,而是近期北约内部矛盾频发的一个缩影。
特朗普成功推动北约成员国将国防支出提高到GDP的5%,但问题是,欧洲国家把钱花在哪里,并不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来。
意大利竟然将耗资120亿英镑修建连接大陆和西西里岛的桥梁项目列为"国防"支出,这让华盛顿方面哭笑不得。
更严重的问题是,欧洲国家增加的装备支出是否真正提高了北约的整体效力,今年6月的北约峰会上,多个成员国虽然承诺提升军费,但在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上却各有算盘。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专家叶尔马科夫一语中的:现在北约秘书长的优先事项已经不是乌克兰问题,而是如何维系北约的存在。
![]()
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欧洲正在加速推进所谓的"战略自主",今年3月,欧盟发布了首份《欧洲防务未来白皮书》,提出了"重新武装欧洲"的8000亿欧元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和平红利的时代早已过去,欧洲已准备好加紧行动。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这一理念的积极推动者,他不仅提出了核武库升级计划,还大力推广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试图在军备市场上与美国的F-35抢夺份额。
最直观的分歧体现在军购选择上,葡萄牙和加拿大的国防部长都公开表示,由于对美国作为供应商可靠性的担忧,他们可能放弃购买F-35隐形战斗机,转而考虑欧洲的替代方案,丹麦也在考虑类似的调整,特别是在特朗普关于"吞并格陵兰岛"的言论引发外交风波之后。
这种"去美国化"的趋势正在加速。欧盟提出的1500亿欧元国防贷款计划中,法国坚持资金应该优先用于购买欧盟内部生产的武器,而德国则希望向"志同道合"的非欧盟伙伴开放,包括英国、挪威、瑞士等国。
![]()
这些内部矛盾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俄罗斯,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分裂北约仍然是克里姆林宫的主要目标,而现在这个目标正在不经意间实现。
当北约成员国在制裁问题上各行其是,在军购问题上分道扬镳时,俄罗斯获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空间。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分裂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果欧洲国家继续推进"战略自主",逐步摆脱对美国军事装备的依赖,那么跨大西洋联盟的基础就会被动摇。
一旦爆发真正的军事冲突,不同制式装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将使供应链和部署变得极其复杂。
英国作为传统的美国盟友,在这种趋势下也面临尴尬处境,作为F-35重要零部件的制造商,随着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放弃美国平台,英国的军工企业也将受到冲击。
北约内部的这些裂痕并非不可弥合,但需要各方展现更多的政治智慧和妥协精神。
毕竟,在全球安全挑战日益复杂的今天,团结合作仍然是维护和平稳定的最佳选择,历史告诉我们,分裂往往比团结更容易,但重建信任的代价却要高昂得多。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