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曼谷邮报》,《民族网》等泰媒报道,前不久在北京的一场签约仪式引发军事界关注,泰国皇家海军总司令吉拉蓬·翁维特与中方签署了S-26T常规潜艇补充协议。这份协议不仅让历经10年波折的中泰潜艇合作尘埃落定,更让一款中国造的潜艇发动机“出圈”,连对装备向来挑剔的泰国海军,这一次也是心服口服。
![]()
故事要从2017年说起,当时泰国政府敲定了一项重磅计划,从中国采购3艘S-26T常规潜艇,合同总金额360亿泰铢(约合72亿元人民币)。很快,中船重工船贸公司与泰海军签下正式协议,由中船701所负责设计、武船集团承建。S-26T潜艇是以国产039B型常规潜艇为基础研制的出口型号,那会儿为满足泰方要求,潜艇原定搭载德国 MTU396柴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国际市场上口碑不错,泰方当时也格外认可。次年9月,S-26T首艇在武汉正式开工,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
![]()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2020年,双重打击突然袭来。一方面,泰国经济状况恶化,财政收入大幅缩水,耗资不菲的潜艇项目成了反对党和民众抨击巴育政府与军方的靶子,泰海军没能从政府拿到后续2艘潜艇的采购经费;另一方面,德国政府突然宣布禁止向中国出口MTU396发动机,这直接掐断了潜艇的“心脏”供应,首艇建造工作陷入停滞。项目就此卡住,外界甚至猜测,这场合作可能要“黄”。
![]()
2022年8月,局面开始出现转机,这个僵局打破的关键,是中国军工的自主创新。在2022年8月,中方主动提出解决方案,使用国产CHD620V16H6柴油发动机替代德国货,并带着技术参数与泰方展开磋商。这款由中船集团子公司河柴重工研制的发动机,可不是临时拼凑的“替代品”,有着寿命长、易维修、体积小的优势,最大功率达2335千瓦,油耗却低至198克/千瓦时,经济性和可靠性双在线,技术性能完全不输德国MTU396发动机。
但泰方一开始态度很谨慎,毕竟是换“心脏”的大事,他们需要时间验证。直到2023年7月,泰国海军才认可中方方案并提交政府审核,可没过多久,时任泰国防长素延又放话,考虑推迟潜艇采购,并转买中国护卫舰,项目再次陷入不确定。
好在中方始终保持耐心,2024年3月同意泰方提出的补充修改方案,同年5月的新一轮会谈中,泰海军终于松口,正式接受用国产CHD620V16H6替代德制发动机。之后经过双方修改协议、政府审批,才有了2025年9月的这场签约。
![]()
泰方最终点头,靠的不是人情,而是实打实的技术验证。为证明CHD620发动机的可靠性,中方对这款发动机进行了6000小时以上的严苛测试,全程零故障;泰海军也亲自参与,完成了200小时的测试,结果同样完美。更有说服力的是巴基斯坦的选择,巴海军对装备挑剔程度不输泰方,却毫不犹豫地将CHD 620用在了8艘“汉果尔” 级(S-20P型)常规潜艇上,这给犹豫不决的泰海军吃了颗定心丸。
这次协议里,中方还给出了满满诚意。按照约定,除了要在40个月内建成3艘S-26T常规潜艇,还会为泰方培训维护人员、转让相关技术,甚至负责潜艇船员的专项培训。价格上,中方也给予了一定优惠。要知道,在国际军贸市场上,西方公司向来很少提供技术转让,更不会轻易让利,泰海军这次确实拿到了“诚意价”。
![]()
其实早前有声音质疑,用中国产的CHD 620发动机会让泰海军成“小白鼠”,可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如果真是“试验品”,巴基斯坦不会批量装在自家潜艇上;中国更不会拿国际军售招牌冒险。军工产品的口碑,从来都是靠实力堆出来的,不是靠“赌”。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本就是中国外贸舰艇的老客户。此前泰方向中国采购的071E型大型船坞登陆舰,还帮中国实现了大型两栖舰艇出口“零的突破”。但这次潜艇项目的波折也说明,国际军贸从不是“一锤子买卖”,客户会算经济账,更会算技术账、可靠账。
![]()
中泰潜艇项目落地,对中国军工来说是个重要里程碑,但也得清醒看到,全球外贸潜艇市场竞争激烈,欧美、俄罗斯等传统军工强国仍占据不小份额。想要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核心还是得靠技术硬实力。这次CHD 620发动机的破局,已经证明中国军工能解决“卡脖子”问题;未来只要继续在核心技术上深耕,把潜艇的性能、可靠性做得更优,中国外贸潜艇迟早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