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路的最南头,是青岛前海沿。多年前,在那片海滩上的地方,1954年原是一家军属生产自救组在简易的厂房里,最早生产肠衣,还生产过糯米纸……。1968年改为肠衣加工厂,1970年改称青岛东风糖果厂…...
简易设备生产肠衣、糯米纸…。(照片张冠英收藏)
转过身来。汶上路南头的东面青岛铁路分局,很早以前是青岛第一所大学——德华大学旧址。
早时候,沿汶上路右边往前走,是铁路分局公安处拘留所,再往前是铁路医院的太平间,直到单县路的那块地,曾经是铁路分局的苗圃。
早些年,汶上路左边的是青岛一中的校院,墙里是一中的运动场。当年在西镇,是中学、小学中最大的运动场。
我记得定陶路小学,就是在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借青岛一中运动场举办了校运动会。当年我和同班的同学赵玉珍、赵玉香的6O米、1OO米的短跑成绩已超过三级运动员标准。体育老师推荐,学校决定我们保送青岛体校。后来,赵玉珍和赵玉香俩位同学去了青岛体校。我去考了青岛二中。
青岛一中从这个运动场产生了第一届全运会的三位冠军:铅球冠军、运动健将刘伟,他住在西镇东平路32号;链球冠军、运动健将毕鸿福,他住在西镇钜野路26号;田径里程碑式三级跳冠军田兆钟,他住在西镇东平路37号。足球健将、高级教练盖玉殿,他住在西镇朝城路21号;还有在西镇长大的航海家郭川;都是岛城乃至全国赫赫有名!
著名的国家级教练,运动健将田兆钟
运动场上的运动健将毕鸿福
风华正茂的盖玉殿
盖玉殿,1947年7月生于青岛西镇,朝城路21号。
朝城路小学毕业,1961年考入山东青岛一中;
1964年入选山东省足球队、足球健将;1974年提升教练员,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足协高级教练员;C级教练员讲师;亚足联A级教练员。
郭川,西镇濮县路小学毕业,青岛一中高中1982届。先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在国际知名帆船赛事中获得诸多“第一”。
郭川,迈向大海的航海家。——照片来自青岛一中校史馆。
青岛一中,还走出一位副军级的将军——王斌。国家和八一运动大队田径队队长,1975年打破1500米的全国记录,他的记录保持了16年。——照片来自青岛一中校史馆
过了青岛一中的运动场。以前汶上路一侧,是一段花岗岩砌筑的临街外墙。汶上路4号,顺着炉渣铺的小斜坡,里边是一片简陋的棚户,住着八户贫困的人家。有一困难户姓王的人家,王增发家。他的父亲很帅气,高个大眼、说话幽默!虽然穷点,但他家孩子随了父亲,长得都很好。因他父亲以前做过鞋,一手好手艺。街道办事处照顾他家,就在费县路和广州路,靠近青岛火车站列车段有一混凝土牌子的地方,给他父亲安排了一个临时的修鞋摊位。据笔者进一步深入采访,老人平时从家挑着修鞋的材料和工具箱,雨天时头带着斗笠,穿着簑衣也去出摊。他说日子再艰难,也要使劲地干活,为了那群孩子。
在多年前汶上路4号临街的的位置,那段花岗岩砌筑的临街墙,现在还有。
再远点说。1967年深秋,王增发和朝城路小学四年级一班男生在中山公园合影。
前一排左起:住在汶上路3号的法绍纲、王家正,住在汶上路4号的王增发;
二排:左第五人是住在汶上路12号张平;
后排:左起:第二人是住在汶上路12号,后住在汶上路2O号的郭明华,第五人是住在汶上路6号的王孟鑫。
在汶上路4号的旁边,有青岛一中的校办工厂,是一处平房。
1985年,汶上路4号、6号、8号,拆迁。青岛一中与铁路分局合作盖了宿舍。
过了单县路。汶上路1号,是青岛报业集团《青岛画报》前总编室主任李硕老师家。1954年,他家从常州路15号二中宿舍搬到汶上路1号,世界名医郭卫教授出生在这个院。他们的妈妈郭济芬老师在定陶路小学,是我弟弟的班主任,我替父母去开家长会时,郭老师还清楚的记得当年我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多年来,郭济芬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富态高大的形象。
郭济芬是教师更是聪惠贤良豁达的母亲。当然的西镇人。 ——李硕提供照片
对面的汶上路10号是个小胡同。有几个单独小院,各家的后门在城武路。 收藏家汪心杰,1956年生於汶上路10号。 汪心杰先生,青岛市集邮协会会员、 青岛市收藏家协会集邮专业委员会主任、齐鲁集邮研究会青岛分会理事、黄河集邮研究会青岛分会会员。
过城武路口是汶上路12号院。
在青岛西镇汶上路12号曾住著名的插图画家、水彩画家、漫画家、艺术教育家郭士奇先生,1904年~2002年,蓬莱人。
郭士奇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华东地区知名漫画家;
郭士奇先生曾在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报刊先后发表了近两千余幅漫画,也是青岛漫画、木刻、水彩画、油画、美术评论的先行者,终身致力于美术教育。
郭士奇老师的作品,徐悲鸿先生和丰子恺先生分别给予极高的评价,并为之撰写了序文。
在青岛一中校园的郭士奇老师纪念碑。郭士奇老师的学生,画家、艺术评论家、雕塑家徐立忠为知音的恩师创作。
在汶上路12号院,还曾住过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是诸城古琴派演奏家、版画家、水彩画家、音乐教育家李华萱先生。
李华萱先生,1895年~1965年,山东济南人;
1939年秋,李华萱先生来青岛任青岛市教育局督学。 上图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教育局德县路4号旧址。(张冠英收藏)
李华萱先生是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我国音乐教育、音乐学研究、作曲理论、乐章、乐器、美术诸方面皆有宏大著述与创作的“百科全书式”音乐家。
1949年冬,李华萱先生任青岛文联筹委 会委员和青岛音乐家筹备委员会主任;
1955年,李华萱先生调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
李华萱先生曾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在汶上路12号院里还曾住着青岛一中王继业老师,他太太曾是青岛二十四中教师。
城武路直对面是汶上路3号,那是里外三个小院。
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赫保真先生久居西镇汶上路3号的外院。赫保真先生,1904年~1987年,山东潍坊人。31岁时,仼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教员。
赫保真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59年,赫保真先生在济南大明湖体验生活三个月。创作巨幅绢本工笔重彩画《十里荷香》,陈设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
1953年,赫保真先生调回青岛一中。
他从教多年,著名的:黑伯龙、于希宁、徐培基、徐裕基、王文彬、张朋、苏白、徐立忠、姜宝林、徐一石、郭明华都先后师从赫保真先生。
1965年,赫保真先生当选青岛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这座赫保真先生塑像,是当年青岛一中赫保真先生当班主任的学生、雕塑家徐立忠为感恩师而创作。
美术家郭明华,擅长书画鉴定、美术史、文物考释研究。为恩师赫保真先生,经数年编著巨作《鉴史探源.赫保真先生艺术足迹回顾》。
汶上路3号,外院里还住着一位现代新武侠小说家王效古先生,笔名望素楼主。
王效古,1893年~1970年,山东安丘人。著作《勝字旗》,《夜劫孤鸾》上世纪四十年先后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印行。
王效古先生照片和印章(郭明华提供)。
里边还有一个小院住着一位名声显赫的田泮生先生。
田泮生(1888~1962),山东潍坊人。名芹睿,字泮生,后以字行。曾署伍禅居士,向风阁主人,明代屯民等,晚号晚云居。
田泮生,民国时期青岛书法名家。工诗擅书,曾书“良心”匾额,悬潍县县衙之三堂,长为任官警策。
田泮生先生,幼为清季科举增生,后毕业于济南省立法政学堂。
曾任潍县继志高等学堂校长,历任省垣《大民主报》主笔、山东总商会坐办等职,执律师业前后30年。
1920年代初,田泮生先生以山东总商会代表身份,参与组织鲁省各界为争回威海卫租借地的赴京请愿交涉活动(即所“鲁案抗争”),“七七”事变后返里。
1938年,田泮生先生未肯为家乡日伪当局所利用,避居青岛。寓青岛汶上路三号裕后里,执教市立女中。后被推为潍县旅青同乡会理事长。其学生、画家赫保真先生,同乡青年高小岩等皆得其助力。
1950年代,罹患中风,1962年去世。
田泮生先生,也是当然的西镇人物。笔者既采访到了他的影像,又欣赏到他的墨宝,看其字知其人。
过了费县路,马路右边是汶上路17号。我的小学同学孙永杰家,曾住在汶上路17号院,他家的窗户正对着定陶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家搬到费县路86号临街二楼,孙永杰父亲创始的绿宝照相馆。
照片上,二楼的几间房子,就是当年的绿宝照相馆。他家搬过去,住在里边的房间,外边的二间营业。小时候我去过,记得有一位掖县口音可能是亲戚的伙计。孙永杰的母亲永远是干净利落的样子,掖县女人,多是这样的。
绿宝照相馆的相片纸袋,收藏家毕连奎提供。多年来,玩老字号照相馆的相片纸袋,是我的小众收藏。
汶上路17号院,后来是台西法院。再后来是市南区教工幼儿园,现在还是幼儿园。
汶上路17号院近靠定陶路。定陶路直冲汶上路20号的一个大园门洞,那是早年间的汶上路、费县路、寿张路合围片区,曾有三个大门。历史上曾经是台西镇小菜场。据《青岛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青岛指南】第九页记载:“台西镇小菜场,亦由商人集资创设,为商办市场之一,……但其价格,不论蔬菜魚肉,均较他处为廉……”。
史料上对这片区还有文字,在《胶澳商埠资料》中,有“…西岭汶上路市场改租民房以维商业事给胶澳商埠局的呈”的记载。
在汶上路20号共有七户人家的临街房。大门口旁边往上有赵汝永家、李家、于家、赵家和刘思广大夫家。
赵汝永先生,西镇人。
赵汝永家在汶上路20号大院门口旁边的临街房。
赵汝永先生,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青岛作家协会会员。爱收藏,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新中国火花收藏名家”称号。有收藏论集《花海泛舟》,《自行车趣话》等著作。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郭士奇先生家搬到汶上路20号院。临街门在寿张路,对面是天庆里。
笔者采访中,见到老艺术家郭士奇先生的几幅遗作。——郭海娜提供
郭士奇先生从汶上路12号搬到汶上路20号。女儿明珠采的一束野花,让他即兴创作了一幅水彩画;汶上路20号稀疏的栅栏、远处高耸的烟囱,月夜中摇曳的灯光……,都是艺术家对市井生活充满的热爱。
沿汶上路到寿张路再到滋阳路,再转定陶路的这片,是青岛市定陶路小学。
从《青岛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青岛指南.社会纪要)篇看,这片区域,以前是宁波同乡会。地址:定陶路一号。后来抗战胜利,宁波同乡会把附设小学改成中正小学;1949年,改为私立培才小学;1952年,又改为公立定陶路小学。我们上学时,靠汶上路的平房里,还有宁波同乡会存留的黑漆寿材呢。
我们上学时,一走进定陶路小学,校门口上有一架浓浓绿绿的藤萝树。走过藤萝架,数步石阶,拾级而上,走进校园,迎面有几步台阶的学校礼堂。在藤萝架的南边不远的土坡上,有一棵碗口粗的野樱桃树。诗一样的校园永远在心上……。
许多年前,我们班同学回到母校,在老校礼堂前台阶上合影留念。
到四年级时,靠汶上路的一侧的平房教室拆了,盖了二层、汶上路到定陶路的那一段,是三层的红砖清水墙的教学楼。
吴秀珍,1921年~1989年,生於天津市。 久居西镇寿张路7号,在教育界是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吴校长年轻时,青岛女子学校毕业。 曾担任青岛北京路小学教师、 青岛广州路小学教师、教导主任; 1952年,改宁波同乡会的培才小学为公立定陶路小学时,吴秀珍由广州路小学调任定陶路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和校长;
吴校长曾任市南区人民代表;1981年离休。
吴校长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当然的西镇人。
忘不了,我们的少年时代,一位位的启蒙老师——吴秀珍校长;班主任张秀卿老师、潘老师、李翠敏老师、李老师、张明光老师、王君老师;大队辅导员杨慧琦老师;黄玉华老师、丁原芬老师、美术课张建树老师、地理课是苗老师、张庆仁老师…。至今,七十年了,我还记着他(她)们。
前排中是张秀卿老师,毕业多年后,我们师生的合影。照片的前排右一是王至柳,前排左一是孙永傑;二排:右一是徐立信,右二是张平昌,左一是刘丕松;三排:右一是钱佐俊,右二是傅春乐,左一是张子壮。
我们班六位女生,前排右一是赵坚,右二是黄智平,左一是赵玉香;后排右一是张丽娜,右二是傅玉美,左一是李慧君。她们参加学校演出后,在单县路云光照相馆的合影。二年后,赵玉香同学和赵坚同学,学校保送去了青岛体育学校。李慧君同学,山东吕剧团招去了济南。
这张照片,是傅玉美(后排中)收藏多年,转给我保存。
当年非常活跃的定陶路小学宣传队,右起:田慧贤,王美霞,张素霞,王云丽,高永荣;宣传队在张庆仁老师的带领下,参加过许多次青岛市少年宫的比赛。
照片右三张素霞,十几年后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黄晓明的妈妈。
照片中:前排左六,是尊敬的黄玉华老师;二排左一,是爱心满满的张庆仁老师。——后排左起第七位于春提供的照片,当年她也在定陶路小学宣传队。
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定陶路小学,桃李满天下。从这个好风水、多良师的学校,走出了众多的优秀人才: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壁画艺术委员、第四届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壁画家、油画家唐鸣岳;
梅花螳螂拳四代传人、武术家徐学礼;
世界级医学家、北京大学二级教授郭卫;
巴西联邦大学核工程系教授、里约州杰出科学家苏健;
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32届中国电影节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第1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男主角、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第11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黄晓明;
美术家、艺术评论家王晓强;
青岛开明书画院院长、画家徐一石;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小骞;
还有海关检疫官、教育家、企业家、作家、工程师……。
过寿张路,照片右下边的大门洞,是汶上路春和里。这个大院的地面是两个地坪,大院是里院建筑。楼上楼下住有我小学同学:钱佐俊,王学星,张崇铎,陈淑敏,田少侬。门洞旁边是钱佐俊母亲经营的茶炉。
往上走,是汶上路19号。
照片中,那家白色门窗的人家,以前是潍青书店,店主尹裕文,潍县人。当年,著名武侠小说家王度庐先生,常常光顾潍青书店。那时,资深报人、武侠小说推手张喟兹先生与王度庐先生、尹裕文老师,常常相聚潍青书店,交往颇深。
张喟兹先生,现代作家。生于1916年,山东益都人,满族。原名张金声,笔名喟兹,后作为本名。
张喟兹先生曾任《新民报》《青岛公报》副刊编辑。王度庐的小说,多经他编辑、发表。曾任《反映》《民民民》月刋编辑。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青岛日报》工作。
张喟兹先生,久居青岛城武路28号挪西的西镇人。
过云南路,是汶上路21号、共和楼饭店的后院。
著名学者苏健,西镇人。
汶上路68号大院,有一户苏姓人家。这家的女儿苏瑞英和我是青岛二中同班同学,都是从定陶路小学考取了青岛二中。
苏瑞英的母亲是位睿智而有大格局的老太太。她倾尽全力,严厉要求儿女上进,孩子们都是青岛一中、二中的毕业生。后来,四个儿子在北师大、西安交大、山东大学毕业。苏家子弟已遍布海内外:多名是博士及博士后、硕士、本科学士,其中7位教授与副教授。定陶路小学吴校长曾经非常自豪的跟我说起苏瑞英的侄子——著名的学者苏健。他在定陶路小学的时候,已经自学了中学的课程。苏健在青岛一中十四岁时,即获1978年青岛市高考状元!升入中国科技大学。现为巴西联邦大学工程研究生院工程系教授,巴西科技部研究发展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里约州杰出科学家。
汶上路116号是电业局宿舍。1980年,黄晓明的爷爷奶奶家从云南路电业局宿舍搬到汶上路电业局宿舍。
岛城著名的文史专家王铎,就住在汶上路116号电业局宿舍,他小学是在濮县路小学。妈妈是濮县路的教师。王铎先生主编的《青岛地理》给广大的读者送来了丰富的精神大餐!
补记: 前几年,我翻阅到一份当时警察厅在1924年12月24日《大青岛报》登载的一段布告:“……本埠各乐户、娼妓散布居市内,诸多滞碍。前拟迁居西岭,以便稽查,而资保护。只因交通不便,故未实行迁移,现天桥建筑业已工竣,由市内可以直达西岭,交通既便,自应实行迁房,以隶市政。兹择定西岭汶上路珍德里,房屋宽阔,房租适宜……。今将娼妓集居地点并分住等次开列于后:西岭汶上路珍德里、东华里为一等娼妓集居地; 西岭汶上路祥云里为二等娼妓集居地;西岭汶上路居义里为三等娼妓集居地。”
几经查找,珍德里、东华里、祥云里、居义里的门牌号。只是由收藏家毕连奎查到了汶上路珍德里31号的门牌。这个院住有35户人家,明显的里院建筑特点。还有,从《青岛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青岛指南)》上看,上世纪很早的时候,这几个院没标门牌,也没有了什么一等、二等、三等之类的文字记载了。
汶上路从前海沿,过单县路、城武路、费县路、定陶路、寿张路、云南路、邹县路,直到濮县路。
在西镇,汶上路是条较长的老街。
本组图文作者为岛城文史研究者、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独立撰稿人徐立信老师,通过大量图片资料及往昔回顾,记录下了对老西镇云南路难忘的故土之情及珍贵的城市记忆。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