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人爱不释手的预制菜,在中国却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大家觉得到底什么算是预制菜?
预制菜在国外大受欢迎
预制菜在国外大受欢迎。以美国为例,如果你见过美国人做饭的视频,会发现把各种罐头混合到一起就能成为一顿家庭晚餐。在美国万物皆可预制,速冻套餐、披萨、牛排,连煮鸡蛋都是预制的。
相应的美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经达到475.6亿美元,占全美农产品市场的近五分之一。约60%的美国人经常购买预制菜,预制菜成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止是美国,日本早在1968年就推出了软袋装的牛肉蔬菜咖喱,如今日本便利店更是充斥着预制便当。据统计,47.7%的日本家庭,日常有食用预制菜的习惯。
预制菜遭中国消费者嫌弃
反而预制菜到了中国却遭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嫌弃。在网上随手一搜,就能看到网友们对预制菜的声讨,甚至是抵制。也能理解,咱们中餐文化从古至今都注重锅气,在微波炉里加热即食的预制菜,怎么都不像是正经饭。
但这却让一些商家感到委屈。商家觉得菜是中央厨房出品的,所以不能算预制菜。那么预制菜到底该如何定义呢?
预制菜标准化正在进行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首的国外餐饮品牌的涌入,为了统一口味和质量,催生了品牌专属的食品供应链,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半成品。后来十几年里预制菜野蛮生长,官方始终没有明确的定义。
直到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正式明确了预制菜定义。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就能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并且还专门点出,中央厨房做的确实不属于预制菜。
但这个定义还是略显宽泛。毕竟消费者以为的中央厨房是类似酒店婚宴备菜那样,提前两三天把复杂的食材进行简单处理,到宴席当天方便厨师炒制。但商家理解的中央厨房却是能在冷库过生日的羊腿,以及加热就能上桌的高端料理包。
国家也注意到了定义的空白,于是在今年9月初通过了《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马上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未来预制菜也将有更明确的身份。
我们为什么反感预制菜?
然而奇怪的是,在众多网友声讨预制菜的同时,把预制菜概念带进中国的麦当劳,几十年来却几乎没人反感。为什么?
说白了很多人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我们不知情。点几块钱拼好饭的人,点餐时多半就知道是预制菜,也不会去计较。但如果我们去饭店,花大几十吃一道菜,以为是大厨挥汗如雨炒制的,结果发现主厨是微波炉,难免会有不满。
预制菜本身无可厚非。饭店用预制菜很多是为了降低成本,或是在外卖超时就会出差评的快节奏时代里抢占市场。而有些消费者也会为了方便,主动选择预制菜。但如果商家并不能做到预制菜透明化,就是一种变相的“欺骗”。对于预制菜,我们要能选择吃或者不吃。
参考资料: 1. 餐厅预制菜需要明示!国标草案已过审——湖南日报 2. 国家首次明确预制菜范围,六部门重磅发文——新闻联播 3. 日本预制菜产业:从软罐头到专卖店,60年食业进化启示录——每日食品网 4. 这些餐厅都用!你吃过的预制菜,可能比想象的还多——光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