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考虑动用冻结的1700亿欧元俄罗斯主权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赔偿贷款”。背后有美国施压,德法比却因国际法、欧元信誉担忧持保留态度,俄警告将对等回应。
这场援乌计划,会不会把全球金融的信任底线给打破呢?
援乌压力加剧,欧盟被迫“接棒”
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西方国家联合冻结了约30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其中约2000亿欧元由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r)管理。
2023年,美国对乌援助热度逐步下降。2024年后,美国国会内部围绕援乌预算的分歧加剧,导致相关援助计划迟迟无法推进。
到了2025年,美国在财政上逐步“退场”,欧盟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谁来接棒?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动用这笔被冻结资产作为“赔偿贷款”,为乌克兰提供长期支持。
比利时则率先推动这一方案,并提出两个技术路径:一是将资产转化为欧盟官方债券,二是通过设立特殊目的机构管理资金。
这意味着,冻结的资产不再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要真真切切变成援助乌克兰的钱了。
各方立场分歧,信任与法律之间的博弈
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对这项计划持保留态度。
理由是动这笔钱的本金,可能违反国际法和欧盟规矩,还会让欧元的名声受影响。
毕竟欧元是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要是以战争赔偿的名义动别国主权资产,就算对象是俄罗斯,也可能开坏头。
有人觉得这跟 “合法扣钱” 没啥区别,破坏了 “国家资产受保护” 的国际规矩。
欧盟内部也有人担心,这么做会让其他国家以后不敢再信任欧洲金融市场。
虽说用这钱帮乌克兰,看着是帮受害方讨公道,但话又说回来,这口子一旦开了,法律和金融的底线还能不能守住?欧盟现在也犯难。
美国“退后施压”,欧盟是否成了“火中取栗者”?
据《金融时报》最近说,美国在G7里给欧盟和其他成员国施压,让他们想 “新招” 用俄罗斯的主权资产,补上乌克兰的资金缺口。
这让欧盟内部挺不满。
美国一边少给乌克兰援助,一边还让欧盟扛更多风险。欧盟这不就像 “火中取栗” 吗?
欧盟有位外交官就说,他们既要应对国内财政压力,还得被迫接美国战略退缩留下的 “烂摊子”。
对美国来说,这笔冻结资产是 “好工具”:不影响自己预算,不用国会同意,还能保住支持乌克兰的面子。
可欧盟要是随便干,可能面临的法律和政治麻烦,就得自己扛了。
俄罗斯表态强硬,主权资产的界限在哪里?
自2022年资产冻结开始,莫斯科就多次表示这一行为是“非法的”,并警告任何动用资金的行为都将被视为“盗窃”。
2025年9月,克里姆林宫再次声明,如果欧盟“动用本金”,将会遭到“对等回应”。
主权资产是否享有“绝对保护”?
传统国际法认为,国家资产具有司法豁免权,不应被他国政府擅自处置。
但现实战争环境下,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西方国家想绕开法律,不用 “没收” 而是用 “贷款” 的名义,比如拿资产利息还贷款,或者找第三方机构管钱。
俄罗斯早说了,不管是直接扣还是间接用,都算侵犯国家主权。
现在欧盟正为17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
这事儿可不只是给乌克兰援助那么简单,它直接撞上了国际法的红线,还挑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信任底线。
欧盟现在太难了,一边得应付美国不断施加的压力,一边得调和内部各国的分歧,还得小心俄罗斯可能的反制,同时不能不顾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