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孙艺珍站在釜山电影节的聚光灯下,笑容温婉,身形纤细。她说,为了这一刻,她每天吃着“啃到想吐的鸡胸肉”,练到脸部肌肉失控。这不是某位新人演员的挣扎,而是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顶级女星的自白。光鲜与痛苦并置,瞬间撕开了娱乐圈审美的残酷真相。
在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演员之家”活动中,孙艺珍坦承,所有女演员在红毯前都会集体进入“极端减肥模式”。穿什么礼服、减多少斤、开叉多高,每一项都“超级重要”。她形容那种状态是“必须做到,不是努力就行”,背后是长达数月的忍耐、自我剥夺与身体透支。她说:“我的20多岁青春,只留在了作品里。”
这种以极端节食和过量训练换取“完美身材”的模式,早已不是娱乐圈的秘密。但当一位如孙艺珍这般自律、成功且清醒的演员亲口说出“每天都想吐”,我们不能再将其轻描淡写为“职业代价”。从医学角度看,长期只吃鸡胸肉、拒绝碳水、高强度训练,是一种高风险的自我消耗。《柳叶刀·公共卫生》2023年综述指出,极低热量饮食结合过度运动,短期内或能减重,但极易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最终陷入“越减越胖”的恶性循环。
更危险的是内在损伤。单一饮食造成营养失衡,缺乏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会引发“隐性饥饿”——体重下降,健康却在崩塌。女性长期能量负平衡,可能引发闭经、骨密度下降甚至不孕。《英国医学杂志》研究证实,这类行为与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损伤及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心理层面同样不容忽视,《柳叶刀·精神病学》警告,极端节食是进食障碍的重要诱因,焦虑、抑郁、体象障碍随之而来。
有人会说:这是她们的选择。但选择从不孤立存在。当整个行业将女性身体置于显微镜下审视,当媒体聚焦于“谁瘦了”“谁胖了”,当礼服开叉高度成为话题中心,所谓的“个人选择”实则是系统性压迫的产物。孙艺珍说“全都一个样”,正说明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场集体规训。她感谢那些被定格的瞬间,但她也承认:“我的人生从未真正享受过。”
真正的美,不该以健康为祭品。科学减重的核心从来不是“拼命”,而是可持续。权威指南一致建议:每日热量缺口控制在500千卡内,摄入多样化食物,保证蛋白质、健康脂肪与碳水均衡,配合有氧与力量训练。减重不是自我惩罚,而是自我照顾。当社会不再用体重定义价值,当公众开始追问“她快乐吗”而非“她瘦吗”,或许我们才能告别“啃到想吐的鸡胸肉”时代。
美不该是刑罚,而应是生命力的自然流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