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阿拉伯世界如何读懂李娟的文学“味道”?

0
分享至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的哈赛宁教授,既是著名汉学家,也是资深翻译家。他拿自己翻译李娟作品《我的阿勒泰》的经历举例,分享了文化传递方面的心得。他特别强调,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得深入吃透原文背后的文化语境才行。像书里写的新疆风土人情、家庭里的温情细节,还有中国多民族文化共生的特点,都得经过细致研究,才能准确地传递给外国读者。“译文必须成为文化的桥梁”,这是哈赛宁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教学时,他还会引导学生从新疆的文化延伸到西藏等其他地区,让大家全面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

主持人何婕很好奇,怎么才能还原李娟作品里那种“广袤西北风光和生活哲思交融”的独特味道。哈赛宁坦言,这需要反复研读原文,有时候甚至得暂停翻译,先去补足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书里写母女互动的那些细节,得找到能让阿拉伯读者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才行。”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则提到,埃及知识界对中国现代史的认知程度让人印象深刻。“就连普通受教育者,都熟悉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这背后其实是两国长期友好的民间基础在支撑。”他分析说,这种深入的了解,一方面源于中埃同为文明古国的相互尊重,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不少启发。

编辑: 周雯飞

责编: 张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看看新闻Knews incentive-icons
看看新闻Knews
上海广播电视台视频新闻产品
276491文章数 15606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