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猖狂闹庭:主犯当庭辱骂受害者家属及法官
2025年9月19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8年前震惊全国的“入室抢婴案”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曾某孩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死缓),同案犯吕某东、王某勇获无期徒刑,提供信息的邻居袁某贵被判有期徒刑15年。
然而,宣判结果未平息冲突,反而点燃了被告的嚣张气焰。据多名目击者描述,曾某孩得知获判死缓后彻底“破防”,当庭以污言秽语辱骂受害男婴姜甲儒及其父母、法官、法警甚至同伙。其言行猖狂到“两名法警多次试图捂住他的嘴却未能制止”,导致庭审多次中断。代理律师李圣直言从业多年“从未见过如此嚣张的被告”,引发舆论哗然。
二、家属悲愤:18年煎熬与刑事判决的分歧
被抢婴儿姜甲儒已成年,当日与哥哥搀扶术后虚弱的母亲冒雨走出法庭。其父痛诉:“曾某孩比首次开庭更猖狂,连受害人都敢骂!”尽管姜母在庭上高呼“我等了十八年!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家属对判决仍存巨大争议:
- 量刑质疑:家属认为四被告均系策划者,均该判死刑,死缓与无期徒刑未体现罪行同等性;
- 抗诉决定:针对刑事判决结果,姜家明确表示将向检察院申请抗诉,强调法律需严惩所有主犯。
三、犯罪回溯:夺婴阴谋与邻居“内鬼”合流
法院审理揭露,2006年10月主犯曾某孩得知刘某强夫妇欲收养男婴后,伙同吕某东、王某勇策划作案。吕某东再勾结同村袁某贵——后者作为姜家邻居,竟主动指认婴儿住所并索要报酬。四人事先踩点,深夜暴力入室抢走8个月大的姜甲儒,全程分工明确。公诉机关指出其罪行“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应从重处罚”。
四、司法拉锯战:双向上诉与正义争议
判决后,四名被告当庭提出上诉,曾某孩更声称“不服”。而姜家抗诉立场直指核心分歧:拐卖儿童罪最高刑是否足以匹配暴力犯罪的危害性? 法律界对此观点不一:
- 支持派:死缓体现“少杀慎杀”原则,且符合现行法律框架;
- 质疑派:入室暴力劫婴等同故意杀人未遂,应适用更重罪名。
这一争议亦反映于20万元民事赔偿的悬殊落差——相比姜家18年寻子成本与精神创伤,赔偿金额被指杯水车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