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很多政客之间,为了消除政敌,往往会说一些很多漂亮话,但没想到最近有人却因“吹大牛”被舆论冲炸了。
德国联邦教育部长卡琳・普里恩最近发表了极其极端的言论,她不仅宣称“依靠资助左翼活动家打击右翼极端主义绝非良策”,还计划对接受政府资助的公民社会项目启动更严格审查。
这番话直接被贴上了“对公民社会正面攻击”的标签,一场围绕民主监督与信任的争议就此展开。
最先站出来反驳的,是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的两位议员:负责相关领域的发言人雅斯米娜・霍斯特与同事费利克斯・多林。
周三的柏林,本是议会常规议事的日子,可两人面对媒体时,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恼火。
“普里恩的言论完全无视了这些项目已经取得的成功,也否定了它们的高度专业性!”霍斯特激动地强调,他们口中的“这些项目”,正是联邦政府推行的“活出民主!”计划。
这个旨在促进民主、普及极端主义知识、防范极端倾向的项目,在挑选合作方与资助对象时,向来遵循“透明且专业”的流程。
地方层面的合作伙伴更是守护本地民主的“毛细血管”,“这些人为民主付出的努力如此宝贵,本该得到最高度的认可,而不是这样被无端攻击!”两人的抗议,道出了许多投身反极端主义工作者的委屈。
让争议更添重量的,是联邦公民教育署前任署长托马斯・克吕格的批评。
这位今年9月初刚结束25年任期的“民主教育老兵”,在接受《每日镜报》采访时,一语道破了普里恩计划的核心问题:“对受资助组织搞安全审查,本身就是一种不信任的信号。”
在克吕格看来,民主工作尤其是政治教育,靠的从不是安全政策层面的严密监督,而是彼此间的信任。
他执掌联邦公民教育署25年,见证了无数公民组织如何靠着信任与热情,在社区、校园里一点点消解极端主义的土壤,“如果政府先用怀疑的眼光盯着这些组织,那民主教育的根基都会被动摇。”
就连正接受“活出民主!”计划资助的组织,也对普里恩的讲话满是不满。
要知道,这个计划的资助范围并不局限于某一方,既包括反对右翼极端主义的项目,也涵盖对抗左翼极端主义与伊斯兰主义的工作。
今年和去年一样,它手握2亿欧元的专项资金,这笔钱对许多中小型公民组织来说,就是开展反极端主义工作的“生命线”。
从给青少年讲极端思想的危害,到帮社区建立极端倾向预警机制,再到援助极端主义受害者,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这笔资金的支撑。
如今普里恩要搞“针对性调查”,这些组织难免忧心:“‘存在疑点’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工作立场,就被轻易贴上‘可疑’的标签?”
更耐人寻味的是,普里恩所在的执政联盟,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其实早在执政协议里有过约定:双方同意对“活出民主”计划的“目标实现情况和实际影响”进行独立审查,同时明确“确保所有资助项目都符合宪法规定”。
可普里恩现在提出的“与安全部门紧密合作调查疑点组织”,和协议里的“独立审查”显然不是一回事,是协议执行走了样,还是普里恩想以更“强硬”的方式践行“符合宪法”的承诺?这成了争议背后又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若换个角度想,普里恩的考量或许并非毫无逻辑,作为管理国家资金的官员,她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毫无疑问立足于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组织上,避免公共资金流入偏离民主轨道的项目,这本是她的职责。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份“审慎”是否该建立在“预设怀疑”的基础上?
这场争议的核心不是“要不要监督”,而是“该用怎样的方式监督”。
普里恩想守护自由民主秩序,这没错;可她似乎忘了,民主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如果用“审查”代替“信任”,用“怀疑”代替“支持”,那不仅会寒了无数为民主奔走者的心,更可能给极端主义留下更多生存空间,这恐怕是普里恩当初提出计划时,没能想到的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