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跳水运动员被实施网络暴力案”。
调查表明,一些围绕着跳水运动员陈芋汐的如“贿赂裁判”等谣言,无任何真凭实据,甚至为AI生成,却成为相当一部分群体长期对运动员施加网络暴力的源头材料。
实际上,围绕着陈芋汐的网暴,早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仅几个月,陈芋汐就因为被过度网暴,关闭了抖音评论区。抖音也曾出过公告,表示打击了一批长期造谣的账号。这轮公安的调查结果公布,在事实性层面给陈芋汐更多底气,相关始作俑者被逮捕,也还给了她一个公道。
不少人粗看可能觉得匪夷所思,同样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天才少女,全红婵本人亲口认证的重要的对手和同伴,陈芋汐到底有什么“值得”被网暴的?甚至,这些谣言根本就是AI生成的胡言乱语,并没有多高明,到底是谁在相信?按照谣言的说法,陈芋汐输了是技不如人,赢了则是只手遮天,正反都有一套说辞,自相矛盾却立于不败之地,实在荒谬。
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制造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对立,恐怕恰恰满足了他们内心隐秘的期待。全红婵不是全红婵,是寒门出贵子的代表,是草根阶层逆袭最有力的证明。这套叙事里,必须要有一个被勇者打败的“恶龙”,给故事增色。原本与全红婵交相辉映的双子星陈芋汐,因为相对较好的家庭背景,就此被选中,成为这套叙事里必要的对立面,来挑动大众最敏感的神经,让“寒门神话”彻底闭环。
这中间,运动员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跳水队长期的培养都被消解掉,只剩下“寒门”与“贵子”的对立,勾勒一个虚假的梦。
某种程度上,这些人压根也不是在支持一个真实的全红婵。他们寄托的只是一种被神化、被符号化的想象:全红婵本人是什么样不重要,到底经过多少努力也不重要,她的态度也不重要。她必须扮演一个最草根的人设,一旦这一想象不符合他们期待,或是将矛盾继续转嫁给外部,或是干脆“回踩”,认为全红婵背叛了他们的“支持”,对不起他们的期待。
这种舆论和心态的走向,是非常危险的。最直接的,对运动员来说,双方都会在这种妖魔化中背负不该承受的压力,为保持竞技状态带来了更大的考验。更深处讲,这也会加重社会戾气,破坏了社会信任基础,于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无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就目前一些饭圈极端化的表现来看,理性的事实调查到底能不能帮运动员挡住铺天盖地的恶意?即便已有典型造谣者被抓捕,但乌合之众的恶意,又该如何斩断?
仅仅依赖事后打击,恐怕远远不够。这类谣言的形成,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也因此对多方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譬如说,在平台方,更需要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和技术防控,用更现代的治理手段,严查相关谣言发酵的温床;与此同时,面对新的形势,体育界可能也需要有更多的思考:如何在“饭圈化”的大背景下,保护好运动员?如何应对现代互联网传播的双刃剑?信息真空的世界不可能存在,在当下,这已经是一道必答题。
原标题:《上观时评|陈芋汐被长期网暴,AI生成的谣言为何总有人信》
栏目主编:简工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林子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