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肥这场持久战中,不少人因错误认知陷入无效努力。以下这些常见减肥误区,看看你是否也中招了?
01
无效减肥行为一
只吃素 不吃肉
在减肥道路上,有些人将肉类视为 “大忌”,认为只吃素食就能轻松减重,这种观点并不科学。
首先,“素食” 并不一定低热量。
像地三鲜、干锅土豆片、鱼香茄子这类素菜,烹饪过程中需加入大量食用油,热量并不低。还有油饼、油条、麻团等油炸主食,以及糕点、饼干、甜饮料,虽为素食,却因高油、高糖或高盐,成为隐藏的热量炸弹。长期食用这类素食,摄入热量远超身体消耗,减肥自然难以成功。
其次,吃太素可能导致代谢率下降。
肉、蛋、奶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豆类等植物也含有一定量植物蛋白。若饮食中缺乏这些优质蛋白,时间一长,身体会出现必需氨基酸摄入不足的情况,影响蛋白质合成效率。
当蛋白质总量 “入不敷出”,肌肉就会逐渐流失,基础代谢率随之降低。在进食量和运动量不变的情况下,基础代谢率越低,身体消耗热量越少,减肥效果也就越差。
第三,吃太素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诱发脂肪肝。
严格素食者不吃肉、蛋、奶,那些主要来源于肉类的营养素,如血红素铁、维生素 B12、锌、优质蛋白、钙等就会缺乏,进而引发贫血、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同时,过度素食会因饮食结构失衡导致脂质代谢异常。例如,缺乏胆碱会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使甘油三酯无法从肝脏转运,在肝细胞内堆积;蛋白质摄入不足,载脂蛋白合成也会下降;缺乏欧米伽 - 3 脂肪酸,以及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引发胰岛素抵抗,都可能加剧这一过程,增加脂肪肝风险。
02
无效减肥行为二
迷信 “零脂肪”“零糖” 食物
一些人认为,只要选择 “零脂肪”“零糖” 食物,就能有效提高减肥效果,这种观点过于片面。
首先,“零脂肪”“零糖” 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脂肪和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 - 2025),食品中每 100 克 / 毫升的脂肪或糖含量不超过 0.5 克,即可标注 “零脂肪”“零糖”。所以,这类食品实际上仍含有少量脂肪和糖。
其次,即便脂肪和糖含量低,食物也可能具有较高热量。例如,某些糕点虽宣称零糖、零脂肪,却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热量依然居高不下。以某品牌 0 糖饼干为例,其热量与一份中份炸薯条相当。
03
无效减肥行为三
少喝水
很多人在减肥过程中忽视了饮水的重要性,甚至因担心喝水多导致水肿、体重不降,而刻意减少饮水量,这种做法实则弊大于利。
一方面,饮水有助于促进脂肪分解,从而帮助减肥,同时对提高基础代谢率也有积极作用。肌肉的含水量比脂肪高近 4 倍,充足的水分能维持肌肉正常代谢。餐前适量饮水,可占据胃部一定空间,使人在正餐时减少进食量,从而降低热量摄入。
另一方面,充足饮水能提升运动锻炼表现,增加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坚持运动又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形成减肥的正向循环。一般建议减肥期间,每天饮水量应达到 2000 毫升。
04
无效减肥行为四
只运动 不控制饮食
不少人觉得,只要大量运动,即便胡吃海塞也能减肥,然而这是个错误观念,也是他们减肥失败的原因之一。
从能量消耗角度简单计算,跑步半小时大约消耗 300 千卡左右热量,而一块 100 克的小蛋糕,热量却高达 350 - 450 千卡。这意味着,辛苦跑步半小时消耗的热量,几口蛋糕就补回来了,能量缺口瞬间消失。
此外,运动后人们往往对饮食变得更 “宽容”,更倾向于选择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来犒劳自己。同时,还会不自觉减少其他日常热量消耗行为,如做家务、走路通勤等。
不健康的饮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表现,比如高糖饮食会让人容易感到疲惫、犯困,降低运动的减重效果。所以,只运动不控制饮食,很难实现热量 “收不抵支”,想要高效减肥自然也就难上加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不重要。坚持运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消耗能量,更在于提高体能、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内脏脂肪、预防慢性病,以及提升基础代谢率,为长期健康减重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想减肥成功,就要避开这些无效行为,采取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运动结合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