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策划组织的“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正式落幕。活动自7月23日于临洮县图书馆启动,至9月16日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在此期间,来自复旦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等多所高校的20余名志愿者,与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一支专业素养突出的团队。他们不惧盛夏酷暑,不辞辛劳地奔赴临洮县图书馆、民乐县博物馆、永昌县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庆阳永春泰藏书楼及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等六家单位,全面开展了细致而系统的古籍普查与整理工作。他们满怀对古籍的敬畏与热忱,以专业的素养和辛勤的付出,默默奉献于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一线,为传承中华文明薪火作出了切实贡献。
每到一处,志愿者迅速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之中,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感对待手中的每一册古籍。他们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翻阅每一页,认真辨识古籍的内容、版本、钤印、装帧形式等关键信息。凭借严谨的态度,团队共完成4004部34469册古籍的信息著录与修改工作。这些扎实而细致的工作,不仅保障了古籍信息的准确与完整,让它们在数字时代拥有了清晰可靠的“身份档案”,也为后续保护、整理与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落幕,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锤炼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能力,积累了宝贵的一线实践经验,也为今后深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活动既是对过去七年志愿文化服务的深情回望与系统总结,更标志着古籍保护事业新篇章的开启,为未来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文/甘肃省图书馆 白忠睿 图/甘肃省图书馆 李辉)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