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tuzhuxi 20250919
和外国朋友介绍中国,解释中国的模式,以及中国在世界里的角色,有时一个生动的比喻(analogy)比长篇大论要更有效。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用“大象”比喻中国。这一次,用一个班集体里的学生的例子——这也是一个我在真实场景里用过的说法,很容易为听者所理解。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当今全球社会设想成一个“全球班集体”(或学校);在这个班级里,每个国家/地区都是一名学生,相互竞争学习成绩和职务。这里有曾经的“班霸”美国同学,有家底丰厚的欧洲同学,有长期表现不错的日韩同学,还有许多在努力寻找位置的“发展中”同学。
班里最受关注的,是一位名叫“中国”的同学。逐渐的,他的故事不只再关乎他自己,也深刻地影响了班里每一位同学,乃至改变了整个班级的生态和未来。
一、从“后进生”到“优等生”
在很久以前,“中国”同学曾经优秀过,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家里的事情,影响了学习,结果落后了,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各科成绩都排在中下游,基础薄弱。而且中国同学条件不好,课本破旧、文具简陋,学习用的科学计算器也没有。那个时候,美国同学稳居第一,几位欧洲同学加日本同学也担当班级委员和课代表,一起占据着班级成绩的前列,也是班级规则的制定者。中国同学还被欧洲和日本同学“霸凌”过。
然而,“中国”同学身上有一种其他同学少有的特质——坚韧不拔的毅力,近乎疯狂的努力。他深知自己的起点低,想要迎头赶上,只有一条路,就是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
课堂上,他是听讲和做笔记最认真的学生;课间休息时,他独自琢磨没有搞懂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他的课后时间: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每晚挑灯夜读。
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背后,有一个庞大且坚定的支持团队:他的整个家庭。为了让中国同学安心学习,家人几乎包揽了所有事情,同时省吃俭用,把最好的资源都留给了他,并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想尽办法,包括报名参加各种课外学习班。(这里,意指中国的举国体制以及中国人的勤劳)。
此外,中国同学还认真地研究了所有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虚心采纳了所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和迭代,使其更加有效。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量变引发质变。中国同学的成绩突飞猛进,总分进入班级前列,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和震动。
二、全能型学霸
中国同学并没有就此满足。进入优等生行列后,学习势头愈发强劲,很快从单科突出的“黑马”成长为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的“全能学霸”,并且不仅在课内学科如此,在课外竞赛也获得越来越多奖项,覆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些新兴学科上(意指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他也迅速掌握核心知识,成绩超越了起步更早的同学,在一些方向上甚至遥遥领先。
渐渐地,班里的同学们发现,无论在哪个领域,想要和中国同学竞争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学习机器,总能快速掌握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没有短板,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中国同学全方位的赶超和领先,让班级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当他开始在各个领域“通吃”奖项时,有的同学心态开始失衡,感到的不再是敬佩,而是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甚至嫉妒和敌意。
三、班级里的风波与“老大哥”的焦虑
在所有同学中,对中国同学崛起感受最复杂的,莫过于班里原来的“老大哥”——往日的“班霸”美国同学。
美国同学家境优越,天赋异禀,长久以来都是班里公认的第一名,习惯了站在聚光灯下,享受着“班级领袖”的荣耀和特权,为其他同学簇拥着。而且,美国同学还有自己特别亲密的几个同学(欧洲和日韩),当成自己的小弟进行保护。当年还有另外一个和美国同学几乎平起平坐、也笼络了一班朋友的同学——苏联同学,早就被美国给比下去了。苏联同学之后换成了个头矮小得多的俄罗斯同学。
然而,中国同学的“异军突起”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随着中国同学成绩一路飙升,甚至在一些关键科目上超越了自己,美国同学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再是唯一的第一。在他看来,中国同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更是要挑战他班级“老大哥”的地位,最终取而代之——就像美国取代当年的英国同学,以及后来干翻德国同学、日本同学(三位都是美国的小弟了)和强大的苏联同学。
这个时候,美国同学没有想着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继续精进,而是把精力转移到如何“对付”中国同学身上。他找到自己圈子里最好的几个伙伴——例如欧洲同学和日本同学,在他们耳边吹风,说中国同学的进步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并指出中国同学之所以突飞猛进,是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破坏了班里的“公平竞争”环境。
在美国同学的拉拢、煽动和威胁下,一个针对中国同学的小团体逐渐形成。开始在各种场合孤立和刁难中国同学,包括既不邀请中国同学参加自己的派对,也不参加中国同学组织的派对。此外,他们还想出各种方法,希望扰乱中国同学的学习节奏和环境。特别是,中国同学条件不好,还得借用美国、欧洲、日本同学的科学计算器。美国同学甚至带头并呼吁大家不要把计算器借给中国。(意指对华技术出口管制。)
四、关于“课后补课”的争论
美国同学和他的小伙伴们攻击中国同学的最主要的“罪名”,就是他的“不公平竞争”——具体表现就是,中国同学回家后不仅不用做家务,还疯狂学习,疯狂补课。
美国同学认为,学校课堂才是公平竞争的唯一场所,学习只能在学校里进行,回了家就不能学习。而中国同学放学后继续进行高强度学习——特别是在家里人支持下学习——相当于在“开小灶”,属于“作弊”行为。(意指美国指责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及“举国体制”行为)。其他同学,例如欧洲同学,也有同感。他们在舒适区早就习惯了,只在学校里学习,回了家是从来是不看书的,晚上要看电视、打游戏、睡觉。中国同学的补课行为让大家都很不舒服。于是,这个小团体开始公开谴责中国同学,要求集体制定新的班规,“禁止”任何同学回家后进行额外的学习,交出所谓的课后辅导书。(意指要求中国暂停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暂停政府对市场的参与。)
但这个要求,在中国同学看来是很荒谬的,毕竟,回家学习、刻苦努力,是每个学生的自由和权利。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比别人更加勤奋、更加专注而已。最终的考试,大家用的都是同一套试卷,遵循的是同一个评分标准。在规则之内,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优势,恰恰是公平竞争精神的体现。
其次,这种要求本身也是充满双重的标准。这些本来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包括美国、英国、日本,自己小时候也没少上各种昂贵的补习班,为什么他们可以,中国同学就不行呢?(意指这些国家当年在发展阶段都推行过产业政策和保护主义)。无非是因为,美国同学的补课让自己取得了领先,而中国同学的补课则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但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国同学的成功,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去研究和借鉴他的学习方法,然后奋起直追吗?要求跑在前面的人停下来等自己,难道合理么?
中国同学输出的实际上是竞争的压力。(意指中国没有输出“过剩产能”或“内卷”,而是竞争和竞争意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同学自己的问题。美国同学现在家里很不和睦,父亲因止疼片染上了毒瘾,母亲则陷入酗酒问题,家里财务紧张,两人还经常打架。美国同学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
但美国同学选择的方法不是解决自己家里的问题,给自己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而是回到学校,把注意力放在中国身上,指责中国同学的努力,想方设法阻挠中国同学学习,并把班级里同学们的关系描绘为“零和博弈”,即中国学生的优秀只有可能损害其他学生的利益,而不能带动集体进步。
而美国同学的做法只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中国同学加倍努力学习。而且,中国同学省吃俭用,最后终于攒下钱买到了自己的科学计算器,不需要再管美国、欧洲和日本同学借用。
所有同学都看到,中国同学没有被吓住,而是取得了更优异的成绩。
五、不止一个中国同学
我和外国朋友说,现实世界比这个还要复杂。实际上,正当班里的同学们都在为如何与中国同学竞争而焦虑时,要看到,他们面对的其实不是一个中国同学,而是同处在一个大家庭的好几位中国同学。仔细观察班级成绩单会发现么,很多学科的前几名往往被好几个“姓中国”的同学牢牢占据。有中国江苏同学;中国广东同学;中国浙江同学、中国安徽同学、中国福建同学、中国安徽。(按人口计算,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都是中等甚至大型国家的体量)其他同学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而是由多个“学霸”组成的“学霸军团”。其中一个中国同学和外国同学说,其实啊,我们中国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和外国同学的竞争。(意指激烈的国内竞争、“内卷”)
这种内部的“超级竞争”,其实才是中国同学整体成绩如此优异的终极密码。其他同学面对的,不是一个铁板一块、依靠自驱的选手,而是一个由无数个充满活力的竞争单元组成、相互学习、相互竞合、不断自我进化的群体。
六、悄然兴起的学习浪潮
虽然美国同学的打压和指责声势浩大,但班级里的同学们也不是傻子。毕竟,中国同学的成绩单摆在那里,他“努力+方法”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一个众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班集体离不开中国同学(们),同时也没有人能够改变中国同学(们)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动力。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同学都是大家需要长期面对的客观存在。
所谓“打不过就加入”。而且还要看到,除了美国“老大哥”和小弟外,还有许多谋求发展、不希望被霸凌的“发展中”同学。于是,喧嚣声下,一股效仿和学习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一些头脑清醒的同学开始意识到,抱怨和打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中国的学习方法。
渐渐地,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发生了微妙变化。以往一下课就冲出教室的同学,现在也开始留在座位上多看几分钟书;晚自习的灯光也比以前亮得更久了。更有不少同学来向中国同学请教学习方法。勤奋的中国同学,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班级的池水,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加速游动起来。(意指其他国家参考中国发展模式,吸引中国的发展资源。)
最令人玩味的,是美国同学自己的变化。尽管他嘴上依然对中国同学的“补课”行为嗤之以鼻,但在行动上,却也开始不知不觉,甚至公开地效仿起来——大家发现,美国同学也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要在晚间继续仔细,甚至还让家里出钱,针对自己的弱项科目进行补课。(意指美国也在推行扶持政策,包括拜登的政府补贴模式产业政策、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联邦政府入股英特尔等企业的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美国特色资本主义”政策)。
然而,美国同学的效仿总是带着别扭和不情愿,制定的学习计划也是短期的。他的主要精力并没有完全放在提高自身学习上,而是依然沉迷于如何给中国同学“使绊子”,干扰和破坏中国同学的学习,并设法通过萝卜和大棒的方式,让其他同学疏远中国同学。这种矛盾心态只会带来一种结果,就是美国同学自己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七、新时期的班集体与所有同学的选择
中国同学的故事,给这个全球班集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个由勤奋定义的“新学霸“”崛起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成绩排名,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套新的学习方法,一种新的精神和劲头,并深刻地改变了班级的“游戏规则”。
班级里的同学们都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自己该何去何从?
美国同学和他的小伙伴们发现,自己已经不在“舒适区”了,过去那套轻松优雅的“散养”学习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在新的竞争环境里,他们必须改变自己——放下身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借鉴中国同学好的做法,重新专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沉迷于打压对手。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取得更好的位置。
而更多的“发展中”同学们则从中国同学的故事里看到了希望。他们发现,出身和基础并不完全决定命运,只要找到正确方法,通过自身努力,“后进生”同样可以逆袭。一些同学还和中国同学组成了学习互助小组,共同进步。(意指南方国家的发展联盟与平台)
中国同学自己也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非完美无缺,快速赶超的同时也积累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他正在努力调整,希望实现更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平衡好学习和生活,同时维护好和同学们以及整个班集体的关系。包括在班里承担更多的事务。
但可以预见,这个“全球班集体”的未来,将不再是某一个单一“学霸”独领风骚的时代,而更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意指由“单极”秩序转向“多极”秩序)勤奋的中国同学摸索了新的学习方法,也贡献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他同学无论喜欢与否,但实际上没有选择,只能行动起来。过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有同学都必须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新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这,或许才是“中国同学”崛起带给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启示。
【如您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赞打赏以资鼓励(1元即可)!】
中美大国博弈,港版新书可扫码
欢迎加入「兔主席的宝藏」,兔主席/tuzhuxi的精华内容分享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数量:2024年11月上线至今,1,600篇+文章、600万字
定位:有国际视野、理性思考的爱国主义者
领域:热点、国际、历史、人文
内容:国际臻选、快评
标签:美国研究、国际研究、中美关系、科技竞争、AI、电动车、商业财经、心理、教育
持续:坚持20年创作(持续更新有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