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80周年,对两岸来说都是大事儿。北京的阅兵不只是军力展示,更是重温民族苦难的过程。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8月27日就明确表态,会邀请台湾同胞出席,视他们为抗战胜利的见证者。这话听着暖心,多少有点人情味儿,毕竟历史不是谁家的一言堂。
岛内呢,蓝营那边早有回应,国民党高层像马英九、洪秀柱本来就对两岸交流有感情,他们去参加,也算延续当年的国共合作精神。
可赖清德当局不干了,陆委会和安全部门动作频频,直接点名马英九、洪秀柱、萧旭岑、夏立言这些国民党要员,警告他们别沾边。
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9条之3,曾任国防外交大陆事务高官或少将以上的人,不能参加大陆的党务军事行政庆典,否则罚款停职开除。
陆委会负责人邱垂正甚至打电话给20多名在大陆发展的台湾艺人,叮嘱别发声支持。安全部门还发正式文件,威胁一旦赴京,就依法严惩,甚至限制出境。
这套组合拳,打得是想杀鸡儆猴,防着岛内亲中势力借机“强化中国认同”。赖清德上台后推的“抗陆17条”,把大陆定为“敌对国家”,限制政学军界交流,本来就让两岸民间来往卡壳,现在阅兵这事儿,更是火上浇油。
这警告来得急,岛内反应两极。
蓝营支持者觉得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恐吓,萧旭岑直批当局在欺负老百姓,洪秀柱虽没直接回应,但她的立场大家心知肚明——她卸任国民党主席后,一直在推两岸和平对话,这回若去北京,绝对是给赖清德添堵。
马英九那边更尴尬,他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公开说,马不会出席,但当局的恐吓已超出法律范畴。
8月29日,我国国台办回应得干脆:欢迎台湾同胞参加,任何阻挠统一、干扰交流的行为,都会依法追责。这八字定调,像一记闷棍,敲醒了不少人。
台湾同胞是抗战亲历者,去北京缅怀历史,天经地义。
国台办的表态,等于给洪秀柱这些人的行程吃了定心丸。赖清德当局原本的威胁,本想借法律堵死路子,可国台办一出声,岛内舆论就变了调。
这不,赖清德那边很快就露怯了。陆委会的警告虽没撤,但对洪秀柱的具体指控,被媒体和法律界人士扒拉得体无完肤,等于间接承认了“无罪”。
赖清德这波操作,暴露了当局的尴尬。表面上“抗中保台”喊得响,骨子里却怕真碰硬。
马英九压根没表态要去北京,当局却对他下手不轻。8月28日的警告文件,直接把他列首当其冲,限制出境、监视行程,甚至旧案旧账翻出来压一压。三中案本是十年前党产纠纷,早判无罪,可当局总爱旧事重提,这次借阅兵风波,又加码施压。
马英九基金会那边,萧旭岑公开澄清,马不会去,但当局的动作已超出警告,像是故意找茬。为什么对没去北京的马下手?说到底,是想借机敲打蓝营统派势力。
赖清德民调低迷,党内罢免风波刚平,急需转移视线。马英九这些年办基金会、访大陆大学,一直推和平路线,当局视之为眼中钉。
赖清德上台后,面对经济压力和美中博弈,内政外交两头烧。“抗陆17条”虽让绿营铁粉叫好,可岛内主流民意不买账。超六成民众怕两岸紧张伤生计,这数据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民生痛点。
洪秀柱若真去北京,等于给当局难堪,可大陆一警告,赖清德就得掂量后果——真法办,怕引火烧身,岛内反弹更大。
对马英九下手,则是软柿子捏,旧案重提不费力,还能警告其他统派别乱动。这套权谋,专业点说,叫“选择性执法”,接地气讲,就是欺软怕硬。
希望让历史回归本位,两岸多点人情往来。
抗战胜利是全民族的骄傲,别让它成政争的筹码。
参考资料
洪秀柱首访贵州:只要有心,距离不是问题 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