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09月19日 14:55上海
“我就是新落户上海外地人,有上海户籍的外地人和310的人在法律和政策上没有区别吧。在说到认可,新落户的人压根不需要310的人的认可,我们没有吃310家的米,不睡310的房,我们自己赚钱自己生活,也没见得到了310的认可,我们能有什么好处,我们干嘛要310的认可。”
这是一个老乡的跟帖。
关于腔调,关于上海人的腔调,立波先生在他的脱口秀段子里已经有过很多次的演绎了,上海人都懂,至于外地人嘛,有的不会懂,有的会懂,有的不懂装懂,有的懂了也装不懂。这个老乡就是认定了外地人干嘛要你们310的认可,大家本来就不是一家人,虽然这里是你们上海人的家,但是我就是这样的,你能拿我怎么样呢?你们能赶我走吗?
这话听起来挺硬气,因为有法律和政策的撑腰,他的上海户籍又不是假的,却也透着一股“反正我就这样了,你能拿我怎样”的别扭。是不是像极了一个插队的人反而怪队伍排得太长。因为他的插队让他走捷径获得了利益,却对规矩排队的人说“我就是插队了,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我理解这种情绪。很多外地人拼尽全力才在这里站稳脚跟,身份也变成了“新上海人”,过程中难免遭遇眼色、听到怪话,积累下一肚子“凭什么”并不奇怪。但把“不需要认可”当成口号喊出来,其实恰恰泄露了内心深处的在意——真不在乎的人,根本不会提起。
这就好比有人说“我根本不在乎别人说我丑”,其实他就是在乎。
上海从来是一座移民城市。从开埠至今,几代人来来去去,真正称得上“老上海”的其实不多。今天的“310”,可能昨天就是“新上海人”;今天的“新上海人”,明天就是下一批人口中的“老上海”。区别只在于谁来得早,谁来得晚。这也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腔调”这个词,上海人常挂嘴边。有人觉得是精致、体面、讲规矩,也有人觉得是排外、矫情、假高档。但说实话,真正的上海腔调,从来不是喝咖啡还是吃大蒜的区别,而是是否尊重这座城市的规则,是否愿意融入这座城市的节奏。有老乡抨击立波先生的言论,用的又恰恰是一副“硬盘腔调”,不愿意看到现实,不愿意承认现实,唯我独尊。
那种“我就这样,看不惯你咬我”的态度,不管来自哪里的人,都不会被欣赏。这不是上海排外,这是人性本身——你对我竖起敌意,我当然还你防备。也有网友说,外地人这样的姿态就是“硬盘腔调”,他们是不可能会有上海腔调的,这就像喝咖啡的和吃大蒜的人一样,不是一路人。
那位网友说的“硬盘腔调”虽然用词尖锐,却点明了一种困境:有些人一方面渴望被接纳,另一方面又不愿放下自我保护的铠甲,结果卡在自我撕裂的状态里——既做不到彻底不管别人眼光,又做不到真正坦然融入。
有个网友是这样给这个老乡跟帖的,“这种话术就是中西北部地区老乡们的故意制造自欺欺人的典型狡辩术。”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互相的,城市与人之间也是一样的。你尊重这座城市的文化、习惯、规则,它自然会用包容回报你;你一副“我就这样,爱接受不接受”的态度,那即便法律上你已是上海人,心理上你依然是个异乡人。
不是么?谁也不是非要谁的认可才能活。但如果你选择在这里生活,何必把彼此当对立面?没有人要赶你走,但如果真想留下,何必一副“暂住”的心态?
老乡,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摆出一副自欺欺人的硬盘腔调,只会得来别人对你的鄙视。做人,是要有一点腔调的!
真正的腔调,不是看你吃什么喝什么,咖啡还是大蒜,是看你是否愿意放下偏执,学会和解——不是和别人,是和你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