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生活快十年了,每次到外滩,看到万国建筑群总感到十分震撼,我画的就是这种感觉!”今天,在上图东馆举行的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成果展上,插画师阿舒指着自己的参展作品《夜绘海关大楼》要求记者帮她拍摄视频和照片留念。画面上如织的游人和金灿灿的建筑下方,正是阿舒绘画中的手以及依稀成型的轮廓,“上海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多元包容。”
《夜绘海关大楼》
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作为书展的重要延伸,自7月启动以来,面向全社会征集了1200余件创意作品,从中选出了300多件入选作品,涵盖插画、摄影、数字创作等多种形式。以艺术语言勾勒出上海的东方韵味与都会活力,承载了市民对城市的热爱与创造力。这千份投稿中藏着怎样的城市心愿?
展览现场 徐翌晟 摄影
施晓颉(左)和郑辛遥(右)的作品
“每个地铁站都是唤醒城市记忆的‘文化开关’。”作为本次活动投稿最多的创作者,Shelly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为了捕捉每个站点的独特魅力,她反复梳理线路、实地走访,将文化内涵融入创意设计。“现在作品能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展出并获奖,特别荣幸。”
《果实》
有一些地标并不广为人知,比如被誉为“最寂寞地铁站”的7号线祁华路站,作者以《果实》为题,画上了正在欢快侍弄绿植的爷孙俩,画虽无声,却仿佛在告诉观看者“让寂寞走开”。有一些画出了地标站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古典秘境》画的是毗邻金沙江路站的环球港,作者张嘉扬运用了复古的语言,用丝网印刷的质感、错印和新艺术运动穆夏的绘画语言展现了自己心中的环球港复古气质。《邂逅童话》的主体是马勒别墅,作者包雅铭选择了明快的色彩和卡通风格呈现建筑的厚重,风格活泼可爱,展现了城市面貌在时光流转中每代人心中的感受不一。
策展人施晓颉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讲述了对上海的深厚情感。他认为,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邀约,更像是一场关于“家”的深度对话。“我们这代上海人,是被这座城市独特的节奏和气息滋养长大的。弄堂口的叫卖声、石库门里的邻里情、黄浦江上的汽笛声,还有那股子‘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早已融入骨血。”如今,当施晓颉以艺术家的眼光重新凝望这座城市,他发现,最能代表上海的,不只是外滩的天际线或陆家嘴的摩天楼,更是那些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地标。他鼓励更多创作者走进街巷,用创意捕捉城市气质,共同编织“上海文化地图”,引发在场创作者的强烈共鸣。
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介绍,东方出版中心作为国家级出版机构,长期深耕上海文化领域,出版了《上海六千年》《人民的城市》《上海城记》《上海名物考》等相关图书。此次征集活动收到的作品涵盖插画、摄影、数字创作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色。未来,东方出版中心将推出融合出版产品、推动文创开发、加强跨界合作、优化内容生产流程,将“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这一公益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成上海出版和文创领域的特色品牌。
原标题:《从外滩到“最寂寞地铁站”,你能找到心中的上海城市地标吗?》
栏目编辑:江妍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徐翌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