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也跻身高血压患者行列,血压既超过了美国标准的130/80,也高于中国采用的国际标准140/90。幸运的是,在深圳市中医院龙博士的精心治疗下,我先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后改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压逐渐稳定在<120/80 mmHg的理想水平。
上上个月再复诊,龙博士见我状态良好,便建议:“以后去社康医院开药吧,排队少又离家近,方便。”我听从建议,后来转去了社康医院。
上个月,一位男医生接诊。他认真问诊、测量血压,详细了解我的用药情况与效果后,继续开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整个流程严谨细致。
今天,药快吃完,我再次来到社康。这次是位女大夫,我刚提出开高血压药,不到一分钟,她便把病历递给我。我主动询问:“不需要量一下血压吗?”她这才说:“那量一下吧。”结果血压正常。我又补充:“我每天早中晚自己测三次,都有记录和平均值,您需要看看吗?”她却摇头拒绝:“刚才量过就行。”我虽心有疑虑,但也不便多说。缴费1.74元后,我取药离开。
回家途中,路过一家药店。我想着,既然药一样,在药店买或许更省事,便走进药店,拿出刚开的药盒询问是否有同类药。店员查看后说有,并在电脑上查询价格:“25.8元一盒。”
我瞬间愣住,医院药价仅1.74元,药店竟要25.8元,差价近13倍!
同样的药品,在不同渠道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差距,实在令人费解。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医保定点与药品集采,是否是医院药价低廉的关键因素?
此外,社康医生不再主动监测患者血压,这一现象也值得警惕。慢性病管理本就是一个长期且细致的过程,血压监测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生若忽视这一环节,如何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价之差,差的不仅仅是数字,它暴露出医疗体系背后复杂的定价机制与服务理念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反思,完善定价机制,强化医疗服务理念,让患者能真正享受到公平、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