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绍兴是非遗大市,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年轻一代的感知了解、热爱融入。绍兴市非遗保护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将大学生特别是绍兴籍在外求学的大学生与绍兴非遗作有效连接,成立了非遗创新应用专委会,现已链接了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十余所名校近500位大学生,在绍兴的乡镇村、非遗街区、非遗传承基地等场景进行了调研、体验、创新实践和传播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融入生活的活动中来。众多同学提出了自己对非遗保护传承的见解,以及如何激活非遗、传播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创意。
北京电影学院丁甚乐同学,今年暑假专门做了对绍兴非遗的调研,并撰写了《关于绍兴非遗和短剧融合发展的一点思考》,从大学生、年轻人的独特视角对非遗的融合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现予刊载,我们希望通过非遗保护协会这一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发声,共同探索绍兴非遗传承发展的未来方向和路径。
关于绍兴非遗和短剧融合发展的一点思考
北京电影学院24级管理学院制片2班 丁甚乐
我的家乡——浙江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黄酒酿制技艺、书法、越剧、绍剧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数百项,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然而,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绍兴非遗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许多非遗项目逐渐被年轻人忘却,只剩下老一代手艺人在苦苦挣扎,对于这一现象,绍兴政府相关部门、非遗协会、非遗传承人都在寻求破题之法。
今年暑假,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剧组,跟随剧组走访了绍兴鲁迅故里、书圣故里、中国黄酒博物馆等绍兴文化地标,并采访了部分绍兴非遗传承人。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暑假调研,我欣喜地发现,随着短剧的蓬勃发展,绍兴非遗在传播方式上找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赛道,那就是——让短剧借助非遗提升内涵,让非遗通过短剧发扬光大,非遗和短剧互相融合、协同发展。
通过和广大非遗传承人交谈,我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绍兴。我深刻感受到,非遗无疑是当代活化石,可以为短剧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短剧提供故事素材。许多非遗项目本身就有动人的传说、历史故事(如梁祝传说、西施传说等)和历代匠人的轶事,可以为短剧剧情提供灵感。
第二,为短剧提供独特的视觉元素。绍兴作为鱼米之乡,其水乡风貌、古桥建筑、传统服饰(如乌毡帽)、精巧手工艺品(如花雕酒坛、竹编)等,能为短剧打造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成为短剧的一大亮点。
第三,为短剧赋予精神内涵。非遗蕴含的工匠精神(如一丝不苟的黄酒酿制)、人文情怀(如越剧的缠绵悱恻、绍剧的高亢激昂)、生活智慧(如石桥营造技艺)等,可以丰富短剧的精神内核,提升作品深度。
目前,绍兴“非遗+短剧”的融合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结合剧组在绍兴的拍摄,总结出一套“非遗+短剧”融合的模式。
首先,剧组在短剧创作中,将绍兴古城、古镇、古桥作为故事发生地,将黄酒、茴香豆、乌篷船等作为标志性道具或生活场景出现,潜移默化地展现绍兴风物,让短剧的整体基调和风格展现江南的古色古香之感。
其次,剧组将非遗融入剧情,或者以某项非遗作为核心元素展开叙事。举个例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女主认识了一位酿黄酒的师傅,在女主和酿酒师傅发生剧情并推动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展现黄酒这一非遗项目,让更多观众了解到黄酒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借助短剧的方式进行自然巧妙地宣传。
在暑假调研中,我深切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和短剧创作者们投身这一探索性领域所展现出来的热情、智慧与坚持。
老一辈非遗传承人大多数十年来如一日地坚守技艺,面对网剧这种新形式,他们的态度往往是谨慎但开放的。一位年轻的手工技艺学习者表示:“师傅知道现在年轻人喜欢看手机,听说能通过拍戏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东西,他很支持,但提醒我们‘戏里用的东西,规矩不能错’。”
是的,老一辈非遗传承人希望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古老技艺“活”下去,但要保证传播出来的内容一定要真,不可以误读或戏说,不可以欺骗观众,更不可以扭曲非遗本来面目。
短剧创作者们往往对绍兴文化有着深厚感情,他们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创作,渴望深挖本土独特故事。我有幸采访到一位绍兴本地导演,他说:“一线城市竞争太激烈,我们绍兴有自己的宝藏。做一部充满绍兴味道的戏,打出差异牌,让人记住‘这是绍兴的故事’,就是成功。”
虽然他们面临着资金、人才、发行渠道等方面的压力,但依然怀揣着用现代视听语言讲述家乡文化故事的梦想,体现了来自绍兴的文化自信。
这些从业者虽然角色不同,但都展现出共同的奋斗精神,他们都有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与智慧以及勇于尝试跨界融合的创新意识。他们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绍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力量。
通过暑假调研,我认为,将绍兴丰富的非遗与现代短剧相融合,是一条极具潜力的发展路径。一方面,非遗能有效赋能短剧创作,提升短剧的内容和质量,另一方面,短剧能激发非遗活力,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迷人光彩。
尽管目前融合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可能面临多重挑战,但已经有一批富有情怀和创新精神的从业者们在这条路上辛勤耕耘、努力探索,他们的奋斗精神令人感动。
我相信,只要各方力量协同努力,绍兴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非遗+短剧”的特色发展之路,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绍兴市首部非遗短剧《楝树花开·我本不凡》剧组成立合影
责编:勾晓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