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苹果公司于9月10日发布其史上最薄手机iPhone Air,一项已存在多年的技术——eSIM,再次被推至聚光灯下。这款新设备彻底摒弃了传统物理SIM卡槽,仅支持eSIM技术。
图源:AI生成
苹果中国官网表示在中国大陆,仅部分运营商支持 eSIM。这不禁让人思考:eSIM,能否真正搅动当前看似格局稳固的手机市场?
什么是eSIM?
eSIM(嵌入式SIM)并非全新概念。其核心在于将传统SIM卡的“物理实体”与“用户身份数据”彻底分离。用户无需再插入或更换塑料卡片,只需通过软件,即可在设备上直接下载并激活不同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服务配置文件(Profile)。
这看似微小的技术变革,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1· 空间解放与设计自由:移除卡槽为寸土寸金的手机内部腾出宝贵空间,为更轻薄的设计(如iPhone Air)、更大电池或更复杂元器件(如增强的散热系统、多摄模组)铺平道路。
2· 跨设备连接的基石:eSIM天然适配万物互联趋势。在智能手表、平板、笔记本电脑甚至未来的AR/VR设备和物联网终端上,eSIM提供了无缝、可靠的蜂窝连接解决方案,无需依赖手机热点或额外插卡。
3· 安全与管理升级:eSIM配置文件可远程安全下载、管理和删除,减少了物理SIM卡丢失、被盗或被复制的风险,运营商也能更高效地进行用户管理。
全球加速:eSIM从“可选项”迈向“必选项”
GSMA发布的年度《2025年移动经济报告》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58%的人口(47亿)接入到移动互联网,相比2015年增加了22 亿。报告预测,到2030年,将新增近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全球总用户数达到55亿,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高至64%。
全球各地区移动互联网连接数(2024)
同时,在eMIS智能手机这一块,GSMA预测,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数量将达10亿部,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69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5%。
苹果更是eSIM最坚定的推动者:自iPhone XS系列引入双卡(物理SIM+eSIM)后,美国版iPhone 14系列已全面取消物理SIM卡槽。
此次iPhone Air的全球发布,无疑是苹果向“无卡槽”未来迈出的更坚定一步。
在中国市场,三大运营商对eSIM的态度也从谨慎试水变化到了逐步开放的转变,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早在eSIM服务上着手布局。此次中国移动官方客服表示“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预计在近期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试验的正式批复后,将很快向用户开放。”
随着三大运营商的动作,也宣告着eSIM正慢慢的从“可选项”迈向“必选项”。
涟漪已起,静待波澜
iPhone Air的发布与中国移动的最新表态,无疑为eSIM技术在手机市场的普及投下了一颗重磅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eSIM绝非仅仅是“去掉一个卡槽”那么简单,它是连接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通向更自由、更灵活、更融合的移动未来的关键钥匙。
短期内,eSIM对市场格局的“搅动”可能更多体现在加速运营商服务转型、推动手机设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上。其彻底颠覆现有市场格局的力量,仍有赖于运营商政策的全面开放、国际标准的统一协作、以及用户习惯的深度培育。然而,当苹果这样的巨头已坚定选择“无卡化”之路,当全球主流运营商正加速拥抱eSIM,当轻薄化与万物互联成为不可逆的趋势,eSIM这池春水,注定将越来越深,其涌动的波澜,终将重塑我们连接世界的方式。
未来,谁能在这场由eSIM引发的深刻变革中更快拥抱变化、创新服务、提升价值,谁就能在“一池春水”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场由苹果iPhone Air投下的石子所激起的涟漪,终将演变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浪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