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近日面临其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严峻的监管风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15日发布公告,现在已经正式认定英伟达公司违反了咱们国家的《反垄断法》,还有它在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亲口承诺的相关事项。接下来,相关部门决定要深入展开调查,把情况彻底查清楚。此举意味着这家全球AI芯片霸主可能面临最高达60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罚款,更预示着在半导体领域中美政治博弈进入新阶段。
英伟达的违规行为呈现双重特性:一方面通过捆绑销售强化市场支配地位,强制客户在采购GPU时搭配购买迈络思产品;另一方面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过度配合”,自2022年起多次对中国断供GPU产品。这种既滥用市场优势又配合政府制裁他国的矛盾行为,反映了英伟达的不良品行。
英伟达试图在“商业利益”与“政治站队”间双重得利,最终却陷入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之前它针对中国搞产品断供,这种做法和2020年它向中国监管部门保证的“会公平、合理、不歧视地提供产品”完全背道而驰。这种不讲诚信的做法,会是中国决定对它进行处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此次调查的时机也蕴含深意。三年前,中国客户还因英伟达断供而陷入忧虑;如今却出现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拒绝采购英伟达特供芯片的戏剧性转变。
这种态度的根本转变源于中国AI芯片产业的实质性突破:华为昇腾910B性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寒武纪思元590在推理场景实现替代,摩尔线程等企业的GPU产品也在快速迭代。更重要的是,国产芯片在软硬件生态建设上取得关键进展。技术替代路径的成熟,使中国监管部门在处理反垄断案件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底气。
英伟达这件事现在都快成全球科技治理方面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例子了。你看啊,中国监管部门这可是头一回对那种顶级的大芯片企业,使出了反垄断的强硬手段。这背后其实藏着个大变化,就是全球科技规则谁说了算的权力,正在悄悄地转移呢。美方长期通过出口管制单方面设定技术标准,如今中方则通过《反垄断法》等市场化工具重构博弈规则。
这种转变既符合WTO框架下的国际惯例,又巧妙避开了直接对抗式的制裁逻辑。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正通过此类案例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规则的塑造。正如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近期所言“搭建公平竞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型。
调查英伟达折射出中美科技竞争态势的根本性变化:半导体产业博弈正从“技术封锁与反封锁”向“市场准入与规则制定”阶段演进。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三次来中国访问,还答应把在中国业务收入的15%分给美国政府,这些做法都说明,英伟达这样的企业已经明白,中国市场的地位是没法被其他市场取代的。
但中国监管层的回应清晰表明:单纯的经济让步已不足够,必须从根本上尊重中国市场监管规则。这种范式转换对其他跨国企业具有强烈警示意义——包括苹果、特斯拉、高通等在华业务比重较高的科技企业,都需重新评估在地缘政治漩涡中的合规策略。
这场博弈的终极意义远超商业范畴。它标志着后发国家首次在尖端科技领域建立起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规则体系,也预示着全球技术创新与市场准入深度绑定的新时代来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