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深圳某奶茶店监控画面里,一名员工竟把脚上的拖鞋脱下来扔进装满珍珠的配料盆,还对着镜头傻笑比耶,随后徒手抓起 “腌制” 过的珍珠往杯子里装。这段 15 秒的视频在网上炸锅后,网友们的评论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儿:“建议改名叫脚气特调珍珠奶茶”“这哪是做饮品,分明是在研制生化武器”。更离谱的是,涉事员工刚入职 40 分钟,连基本的卫生培训都没接受。
这起看似极端的个案,揭开的却是整个奶茶行业光鲜外表下的卫生暗疾。涉事门店老板事后急忙销毁所有食材关门整改,员工被行政拘留,但消费者心里的坎没那么容易过去。有网友翻出近年的行业黑料:奈雪的茶门店蟑螂从面包柜爬进制作间,店员说 “不用管它”;喜茶被查出用过期水果榨汁;茶百道员工用擦桌子的抹布清洗制作工具。这些网红品牌屡屡曝出的卫生问题,和深圳这家小店的拖鞋事件本质上并无不同 —— 当利润和流量成为首要追求,食品安全就成了可以被牺牲的环节。
奶茶行业的狂奔式扩张,为卫生隐患埋下了定时炸弹。数据显示,蜜雪冰城、伊茶蜜雪等品牌的门店数量都已突破 1 万家,加盟门槛却低至 10 - 20 万。这种 “快速开店、快速回本” 的加盟模式,导致很多门店把成本压缩到极致,培训环节更是形同虚设。涉事的深圳奶茶店老板就是通过线上招聘平台招来的员工,连最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操作规范都没讲解就直接上岗。
更令人担忧的是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涉事门店持有完整的经营资质,食材也在保质期内,但这并不能阻止员工的恶意操作。不少网友反映,有些奶茶店平时卫生状况堪忧,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清洁。这种 “应付式合规” 的做法,让法律法规成了墙上的摆设。
商标乱象进一步加剧了监管难度。这次事件中,涉事门店打着 “贡茶” 旗号,而所谓的 “贡茶总部” 却迅速撇清关系,称 “贡茶只是品类词,如同咖啡、柠檬茶”。市场上五花八门的 “XX 贡茶” 让消费者难辨真假,也让品牌方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这种混乱的市场格局,使得卫生问题发生后,消费者维权都找不到明确的责任主体。
值得借鉴的是,有些品牌通过严格管理走出了另一条路。某饮品店负责人分享经验: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卫生操作手册,规定员工每小时必须更换手套,消毒液配比精确到毫升,甚至连洗手时间都做了明确要求。实施标准化流程后,顾客卫生投诉率下降 20%,销售额反而有所增长。这说明卫生管理和商业效益并非对立关系,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需要提高警惕。选择奶茶店时,不妨多留意操作间的卫生状况:员工是否佩戴口罩手套,食材是否加盖存放,工具是否及时消毒。遇到卫生问题,保存好证据拨打 12315 投诉热线,让监管部门听到更多消费者的声音。毕竟,我们喝下的每一杯奶茶,都该是放心的味道,而不是对健康的赌博。
深圳这盆 “拖鞋拌奶茶” 像一记警钟,敲响了整个奶茶行业。当 18 岁的员工觉得拿食品安全开玩笑 “好玩”,当品牌方把精力放在营销而非管理,当监管检查沦为形式主义,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和行业的未来。希望这次事件能真正浇醒那些还在追逐流量的从业者:没有安全作为基石,再网红的奶茶也终将凉透在消费者的失望里。毕竟,谁也不想喝到一杯带着 “惊喜” 的脚气风味特调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