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燕京周刊 留京外史/文
![]()
一人一传奇
一物一故事
导语:任伯年的人物画不仅是中国近代海派绘画在人物画方面的代表,还是现代“海派人物画”与其他学派人物画直接与间接的共同源头;而就任伯年本人并以他的创作实绩而言,他不仅应当被视为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从古代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还应当视为开辟通向二十世纪中国画全面复兴之路特别是人物画复兴之路的先驱者。
![]()
品名:伯乐相马图 设色纸本 纵151厘米 横39厘米
款识:光绪丁亥嘉平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写于海上庽斋。
钤印:任颐印(白文)
![]()
任颐《伯乐相马图》局部一
后记:本《伯乐相马图》自署丁亥即光绪十三年(1887年)嘉平月,是年任颐为四十八岁。画面取材于伯乐相马的典古,伯乐(约公元前680~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
任颐《伯乐相马图》局部二
任伯年也许受此故事的影响下,而产生了创作思路。本画面构图从左下侧入手,在一片杂草丛中绘出三棵大树,前者只露出下半段倾斜生长,上半段则在纸外,让人联想浮翩。
![]()
任颐《伯乐相马图》局部三
中者也稍斜画出树端,上部呈枯枝状,犹是历经沧桑的年轮所至。枯枝下侧则枝繁叶茂,叶用双勾呈菊花状,从叶形辨析应是菩提树。两树右侧添马二匹,前者为白马,马头紧靠大树,后脚离地似在运动或刚停下,立足未稳,嘴微张开亦似乎在说些什么?其身后有一匹灰棕色立马,头微举,紧挨于白马劈股上侧,双目炯炯有神,形状似乎在思索中。两树之间,有一个书僮,虽无全露,但有一种手牵着马疆的姿式,眼眼注视着双马的动向。
![]()
任颐《伯乐相马图》局部四
后者树旁,有一位高士依树而立,应是相马高手伯乐也。此人头戴方巾,身穿灰色长袍,双目专注着旁边的两匹骏马,左手捏着胡须,右手微举手杖,神态中发现了凝思之状,好像在思考分析着此马的质量如何?。
![]()
任颐《伯乐相马图》局部五
纵观全图,就在一个郊外的大树下,伯乐带着一个小随从,观看双骏的一个场景,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往往需要有慧眼的人去发现。就像这二匹千里马,在遇到伯乐之前,只能在凡夫的手下拉些重力活,受苦受累,无人知晓它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有才华、有潜力的人可能因为没有遇到赏识他们的“伯乐”,而被埋没在平凡之中。
![]()
这也提醒我们,作为领导者或者管理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其次,伯乐相马也强调了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重要性。那匹千里马在凡夫恶劣环境中,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而当它被带回伯乐身边,得到精心的喂养和照顾,才有机会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成长和发展。这包括良好的教育资源、公平的竞争机制、友善的人际关系等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
作者简介:
任颐(1840~1896年),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清末画家。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任伯年曾在十几岁青年时期,在太平天国的军中“掌大旗”,当时军旗较大,“战时麾之,以为前驱”。直到天京沦陷,任伯年才回家乡,后至上海随任熊、任薰学画。以后长期在上海以卖画为生。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任颐工细的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描则学自任熏,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晚年吸收华岩笔意。就任伯年的个人艺术造诣来看,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的情况而言,他的人物影响比较大,原因是当时画人物画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造诣,自然推至旁首。伯年早期的仕女画多较工细。此图中仕女以手支颐,眼望春柳,惆怅若失。构图虽简单,用笔却十分细致。以细笔描绘青丝盘头,淡墨写面部、手指;衣纹线条流畅,起笔多顿点,用富有装饰性的钉头鼠尾描形成有节奏的白描效果。他的人物画品格中包含的画工性,品格与文人性品格之二重性或兼容性特点,既是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过渡时期画家的一般特点,又与他的家传家风以及社会生活与艺术环境的独特性相关。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他仅仅是短短5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的这种二重性或兼容性品格,本身也有一种从无机性与外在性、到有机性与内在性的转变或转化。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转变或转化,只有能充分看到他的这种转变或转化的人,才能对他的艺术成就有充分、客观的估量与评价。
任伯年的不少写真肖像画,至今仍将作为他的那一时代历史的重要考证资料。因此对于他的人物画的画工性品格与写真性特点,在这个角度上说,更应当看作是任伯年人物画中应有的时代特征与非常宝贵的品格。这就是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为人率真,不修边幅,创作画时年近三十岁,画多而名声渐大,但其身心深受鸦片之害,损伤元气,这也是他过早去世的原因之一,享年仅五十七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