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9月18号《731》一上映,票房第一天就奔着2亿去了,可没等一天过去,网上满屏差评不说,好几个大V直接拍视频怒批,导演更是被骂得抬不起头。
这明明是自带历史重量的题材,怎么刚上映就落得这地步?
《731》这票房开局,放在今年的电影里都算能打的,9月18号首映当天,直接破了2亿票房,到第二天累计就奔着5亿去了。
这速度比不少主打娱乐的商业大片都快,更别说排片占比,直接冲到68%,,去影院看个电影,十场里得有六七场都是它。
918本身就是特殊日子,而731这段历史又自带沉重感,大家都想通过电影回顾过去,缅怀先辈。
在加上前期许多人的期待值都很高,觉得能拍好这段历史的电影,肯定值得支持,票房冲起来也正常。
可票房的热闹劲儿还没过去,口碑就开始“跳水”了,猫眼电影上15000条评价里1万条是好评,剩下5千条全是差评,谁能想到,这么一部爱国电影,居然能有这么多差评。
有网友猜测,给好评的人,多半是冲着题材本身去的,毕竟731这段历史,很多人都觉得该被更多人看见。
电影能拍出来、能上映,本身就有意义,所以哪怕有点小毛病,也愿意给个支持,至少让更多人知道了这段过去。
但给差评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更在意电影本身的质量,剧情顺不顺、拍得好不好看、有没有把历史讲清楚,这些硬指标不过关,再重要的题材也撑不住。
观众买票进影院,要么是想认真了解历史,要么是想看好一部完整的电影,要是两者里只占了一个,甚至一个都没占,那能不差评吗?
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特别明显,好的夸“终于有人拍这段了,不容易”,差的骂“这么好的题材,怎么拍成这样,纯属浪费”。
还有人说,本来是抱着敬畏心去看的,结果看完又气又失望,觉得没对得起这段历史,转头就给了差评,这种心情其实也能理解。
首映当晚,社交平台上就有不少大V拍视频发文,怒批《731》,有说这电影根本找不准类型,一会儿想讲历史悲剧,一会儿又搞恐怖惊悚,还掺着越狱动作戏,结果哪样都没弄好。
更有人气不过,说这是把民族伤痛当“流量密码”,把沉重的历史悲剧商业化了,看着特膈应。
还有大V吐槽,整个故事讲得干巴巴的,叙事特别空洞,看完除了零碎的画面,啥深刻的感受都没有。
我觉得他们骂得这么狠,也是因为期待值太高,毕竟731这题材太特殊,拍砸了确实让人上火。
不光这些个有粉丝量的大V不满意,普通观众看完吐槽的也一大堆,最常见的就是说剧情太碎了。
有人说看着看着就懵了,前一个小时全是姜武的戏,没讲清逻辑,后面又突然冒出来别的角色,根本接不上。
还有人说,该煽情的时候,主旋律突然就响了,可前面一点铺垫都没有,最后结尾没讲完历史,直接切到青少年参观纪念馆,硬喊“铭记历史”,这升华跟完成作业似的,太生硬了。
除了剧情和制作,还有人对电影里的历史细节满是疑问,二战时候物资那么紧张,集中营里的人咋还穿得干干净净,伙食里甚至有大米、鸡蛋,这跟大家印象里集中营的惨状完全不一样,不少人觉得这不太符合史实。
还有人质疑日军里的女军官,以前看的史料里,日军体系里女性很难坐到那么高的位置,电影里这么拍,是不是太随意了。
其实观众们有这疑问很正常,毕竟大家看这类电影,就是想了解真实历史,怕电影为了剧情瞎改。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骂,还是有零星几个支持的声音,只不过特别微弱,很容易被淹没。
有人说,不管电影拍得怎么样,至少它把731这段容易被遗忘的历史搬上了银幕,让更多人知道了这段过去。
还有人觉得,大家别太苛责艺术上的小瑕疵,毕竟历史题材难拍,能拍出来、能上映就已经不容易了。
甚至有人说,就算电影有缺点,也比那些只讲情情爱爱、没一点营养的商业片强,至少有社会意义,不过这种支持的声音太少了,在满屏的差评里,没几句就能翻过去。
这部电影的争议,绕不开的就是导演的创作能力,有人扒出来,这位导演入行13年,满打满算就拍过3部片子,每部的票房和口碑都很一般。
关键是,他之前压根没碰过战争历史类题材,这次直接接下《731》这么厚重的本子,确实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
电影里的叙事,一会儿跳到大男主戏份,一会儿又塞进来别的角色,观众们根本抓不住重点。
说实话,不是说新人不能尝试难题材,但这种关乎民族伤痛的历史片,没足够经验真的容易“翻车”,毕竟它需要的不只是拍故事,更得懂怎么拿捏历史的重量。
还有个挺明显的问题,就是电影想兼顾历史和商业,结果两边都没顾好,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硬是往里面加了不少商业类型片的元素。
比如搞个“密室越狱”的剧情线,把731基地当成了动作片的“闯关地图”,反而把日军罪行的沉重感给冲淡了。
还有那些血腥镜头,本来该是揭露暴行的,结果拍得更像恐怖片的“刺激场面”,只追求视觉冲击,没讲透背后的苦难。
其实大家能理解想让电影“好看”的心思,但历史题材的核心是尊重真相,过度追求商业效果,反而会让历史的分量变轻,这就得不偿失了。
再者就是审查和尺度的难题,这几乎是历史题材电影的通病,《731》也没躲开。上映前就收到一大堆举报信,说画面太血腥,怕误导未成年人。
没办法,片方只能忍痛删了不少镜头,可删完之后新问题又来了,有人觉得“不够还原”,没拍出731部队的残忍,看完没感觉;另一拨人又觉得“还是太血腥”,接受不了。
想真实还原历史,就难免会有残酷镜头,可照顾到大众接受度,删了又显得不完整,这种两难处境,也让电影的口碑更难平衡。
现在主创团队的日子更不好过,之前首映礼上还跟大家说走访幸存者家属多不容易、当场泪崩的导演,现在网上铺天盖地都是骂他的声音。
有人直接说,没能力就别碰这么重要的题材,还有人翻出他以前的作品吐槽,水平一直就这样,早该想到的。
不过争议归争议,这电影也不是一点正面影响没有,最明显的就是,不少人因为这片子,重新关注起731的历史了。
有不少家长看完电影后都想带孩子去哈尔滨,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这段过去,除此之外,网上关于731的讨论也多了,虽说电影本身有争议,但能让更多人记得这段历史,也算是没白拍这一回。
《731》从9月18日上映时的票房高开,到当天口碑崩塌,再到大V怒批、观众吐槽,整个过程就像坐过山车。
但好在,这部电影也算是推动了731历史记忆的唤醒,其实大家对这部电影的纠结,本质上是对“如何对待民族伤痛历史”的纠结,我们不怕题材难拍,怕的是不认真、不敬畏,怕好题材被浪费。
希望这次的争议,能让之后的历史题材创作更走心,毕竟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观众最好的交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