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9月19日,在目前世界上埋深最大、国内首条正穿冰川的G219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建设中,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发的“温宿号”硬岩掘进机创下日进尺60.6米,刷新全球隧道掘进新纪录!“温宿号”直径8.83米,总长245米,采用“敞开式+单护盾”双模式掘进,并运用“仰拱块铺设+常规支护”方式施工,持续超前于主洞施工工作面,充分发挥“长隧短打”技术优势,为主洞施工提供了关键支撑。这台被施工人员称为“成精”的设备,究竟拥有哪些超凡本领?
世界级难题催生超级方案
西天山隧道全长15.9千米,不仅是世界埋深最大的公路隧道,也是国内首条正穿冰川的公路隧道,建设难度堪称世界级。隧道最大埋深达2365米,其中埋深超过1000米的区段长达11960米,占比高达76%,且洞顶上方存在冰川覆盖区。工程需穿越全强风化石英片岩、流纹斑岩、大理岩等复杂地层,日均涌水量3.8万立方米,最大涌水量高达13万立方米/天,相当于5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施工条件极为苛刻。此外,“温宿号”还需穿越活动断裂带,地质与地形条件异常复杂。作为世界首个正穿冰川、埋深最大的公路隧道,以及国内穿越单个活动断层带最长的公路隧道,该项目在国内首次于10公里以上一级公路隧道中采用平导洞通风方式,开创了行业先河。中交天和针对这一超级工程,为设备量身定制多项适应性设计,使其完美匹配复杂地质条件,为隧道顺利掘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六项突破性技术成就“温宿号”
为应对西天山隧道高水压、大埋深、长距离硬岩掘进中频发的岩爆、软岩大变形和突涌水等世界级难题,中交天和对“温宿号”实施了多维度系统性创新。设备搭载CFC超前探水系统,可实现30米超前精准探水,即便在单日6万立方米特大涌水情况下仍能保障施工安全,成功突破高水压瓶颈;创新采用敞开式与单护盾双模式智能掘进设计,实现从250兆帕超硬岩至破碎带软岩的多元地层无缝切换;通过梯度合金刀齿系统将单刀使用寿命从42小时提升至68小时,累计换刀次数减少52%,大幅提升掘进效率;配备微震岩爆预警系统,对围岩动力灾害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成功管控3000米岩爆高风险区。针对大埋深施工,设备配置可扩挖式刀盘及多层次注浆系统;针对长距离硬岩掘进,采用大扭矩高功率刀盘驱动与耐磨刀盘(刀具允许磨损量为常规1.43倍);针对软岩大变形,设置30米超前预处理与注浆加固装置;针对突涌水风险,配备超前堵排水系统和大方量紧急排水系统,全面保障极端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施工。
中国智造再创工程奇迹
西天山特长隧道作为当前世界埋深最大的大断面公路隧道,其建设难度在世界隧道工程史上罕见。中交天和为此项目量身定制的“温宿号”硬岩掘进机,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为我国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建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温宿号”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极端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交天和总工程师杨辉表示:“该设备集成了我们最新技术创新成果,每一项改进都精准应对西天山隧道的具体难题。”日掘进60.6米的纪录不仅彰显了“温宿号”的卓越性能,更体现了我国隧道工程装备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随着“温宿号”不断向西天山深处掘进,中国制造正在世界隧道建设史上持续书写新的辉煌。
项目建成后,将快速连通中俄、中哈、中塔、中吉、中巴等方向,串联阿拉山口等11个重要边境口岸及出疆入藏的交通要道。中交天和共为G219西天山隧道、莫逊山隧道提供了所需的3台TBM,持续助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另外两台TBM也是个顶个的棒,与“温宿号”对打的“昭苏号”成功穿越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围岩条件最差、风险最高的360米断裂带,按下了“快进键”;用于长9300米的莫逊山隧道的“温泉号”,累计掘进约5500米,期间单日最高掘进50.5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