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1963年,一个10岁的华裔女孩跟着父母离开台北,横跨太平洋,踏进加拿大东部青草刚露头的春天。这时没人想到,这位叫徐若冰的孩子,几十年后会成为美国国防部的副部长。
官至高位不稀奇,最耐人寻味的,是她与家族历史紧密缠绕的轨迹,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浙江、抗战、移民、技术和大国博弈串成一个局外人很少有耐心看懂的故事。
先说她爷爷。老一代浙江人,大多讲究骨气。
徐康良1907年4月14日生在湖州安吉一带,那时交通闭塞,农村小学老师的工资和地位都一般。
可这人在1928年凭着本事考进了新设的军事交通学校,再转进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那可是清一色的天之骄子。从此,他成了中国空军第一代飞行员。
30年代初,空军急着追赶世界水平,徐康良就进了美国专家主导的高级飞行训练班,学了编队作战。人家是真打过仗。抗日战争一声惊雷,他一年年升副队长再到大队长。1938年,中队头功给12人发金怀表,他排头名。
飞出去扔炸弹那叫命悬一线,写进自己日记的都不一定能熬夜。他不仅熬过来,还带出学生,最后1941年春调成都当了飞行学校教育处长,继续给中国空军培苗。
可惜世道变了。1949年,国民党溃退,他带家人去了台湾,慢慢就变成空军副总司令,中将的帽子一戴几十年。后来又管石门水库,直到1995年2月6日身后,浙江老家的亲戚很多人都还叫不清他到底是个什么官。
这家族的文脉,就落在了徐若冰父亲身上。
徐乃礼1933年在杭州降生,那时他爸还天天提防日军轰炸。小时候整日跟父亲母亲东奔西跑,南昌、长沙、昆明都落过脚。战后去了台湾,选了条与父兄完全不同的路——读历史,钻进古书堆。
到了70年代,风气一变,他举家来到了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别看这地儿冷,他在这里成立‘中华文化协会’。
在海外几十年,一边当历史学会会长,一边往返大陆,热衷于中国历史研究。在北美老华人圈子里,徐乃礼算有点声望。最让后人念叨的,是他骨子里那种对中国的执念,不论在哪,他都说统一终究会来,把自己当作挂在世界地图上的一粒中国尘埃。
轮到徐若冰,好戏真开始。1953年9月28日,她出生在台北,正赶上爷爷在空军走高峰。十岁那年,跟着父母去加拿大。加拿大的教育也不是吃素的,她在新不伦瑞克大学读数学,1974年本科毕业。
当时身边大多是本地孩子,徐若冰学得扎实。两年后去了多伦多大学,硕士是数学,数学好像天生不挑国界。可学得再深,始终觉得不过瘾。她又跳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系统科学硕士,拿了工程师的牌照。那时候UCLA工科圈里没几个像她这样又懂数学又会搞电气的中国姑娘。
毕业,转身进了休斯飞机公司,1977年。这里是美国军工巨头,哪怕只是技术员,也是握着国家级机密。转去格鲁曼、利顿工业,这些都是美国航空航天的核心圈子。
那时候冷战正酣,一个亚裔女子混进来,靠的纯粹是能力。可真正让她崭露头角的,是最后进了雷神——与洛克希德马丁齐名的军火巨头。从雷达实验室经理坐到联合攻击战斗机(F-35前身)天线技术总监,一路主导世界一流战机的雷达系统研发。你说奇迹吗?更像是命运和努力打了场拉锯战。
她在雷神成了‘F-35雷达之母’,再后来当了空间与机载系统技术策略副总裁。美国空军把她请进科学顾问委员会,2000年到2010年从副主席干到主席。
这一点我得打个比方,就像腓特烈二世在西西里宫廷网罗了阿拉伯和犹太理工专家,只为让自己的军工短板变长。
美国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像拼积木一样用,徐若冰就是那个关键的拼块。
2011年6月4日,故事拐了个大弯。奥巴马政府任命她当美国陆军采购、后勤和技术助理部长,一干就是四年半。直接操盘军队装备采购,管着数以百亿计预算。她签合同、批项目,里头有对台军售。
你说这是巧合?恰恰相反,她的家世和身份,在美国政坛成了再合适不过的标签。她象征着多元、象征着荣誉,也象征着实用主义。当然,她对美国效忠是事实,对台湾问题的处理也绝不含糊。
离了陆军,她短暂回私企。可2021年4月,拜登又把她提名成了国防部研究与工程副部长,7月25日正式上任,职位做到2025年1月20日结束。岗位光鲜,实质上就是首席技术官,主导美军技术创新,尤其是雷达和光电装备。
其实这三代人的故事,要是单独拎出一段,都足够写个家谱传奇。爷爷是抗战铁汉,父亲守着纸墨与历史,女儿则在美利坚技术体系里踢开华裔天花板。每代人都像棋盘上的不同子,却一路倒腾到美国军工的最深处。
可故事表象的背后,逻辑才更重要。美国高调推动多元化,说白了是全球抢人才。表面是赏识华裔,其实是用华裔身份强化自身地缘布局。徐若冰的出现正中要害。她对美国忠心,能力突出。可巧就巧在,她那点‘来自台湾、祖籍浙江、红色记忆、传统文化’的标签,偏偏能在美国搞对华舆论、做亚太战略时起作用。谁说大国博弈没算计?这操作离谱,却又精准无比。
你看,有些人一辈子没跳出村口,有些人却像马可·波罗一样,服务于另一帝国体系,还难以割舍故土的影子。徐若冰兼有技术官僚的冷静和中国家族的执念:一天坐在F-35开发会,讨论空天优势;下一天和家人在多伦多说起杭州的春雨。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新马可·波罗,既参与大国暗流,又把那些割舍不下的文化密码藏在心底。
我怎么看呢?我认为:第一,世界舞台上每一个华裔精英的身后都站着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没两下真本事混不到桌面。第二,被美国重用的,不仅仅是才华,更是身世和符号。归根结底,技术是权力,家国始终是影子。这代人的命运买一送一:既要被当旗子,又必须自成棋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