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从“高卢雄鸡”到“纸面大国”的尴尬嬗变!在当今国际政治的舞台上,若要论及哪个国家最让人觉得徒有其表,法国恐怕难逃此议;而要说起哪位领导人最常沦为国际笑谈,马克龙或许也榜上有名。一个在二战中仅仅42天便缴械投降的国家,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究竟凭借什么底气与资本,妄图摆出一副大国强硬的姿态呢?
法国,向来怀揣着大国梦,在国际事务中总渴望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这种渴望愈发强烈。俄乌冲突的硝烟一经燃起,马克龙便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忙不迭地与各国领导人频繁联络,每日里慷慨陈词、大声表态,俨然一副要成为欧洲“定海神针”、主心骨的模样。那架势,仿佛只要他振臂一呼,欧洲的局势便能瞬间明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令人咋舌。当真到了关键时刻,法国的承诺就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没了底气。马克龙信誓旦旦地宣称要为欧洲撑起核保护伞,可法国手中的核弹头数量,与美国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即便在欧洲范围内,也只能勉强挤进前列。这就好比一个人,嘴上喊着要保护大家,可手里却只有一把小木剑,如何能让人信服?
说得天花乱坠,可手里实实在在的“家当”有限,终究难以服众。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等国,对俄罗斯的担忧如影随形,他们宁可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寻求庇护,也不愿将希望寄托在法国身上。在核威慑这件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上,法国无疑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可真到落实的时候,却总是差强人意。
回溯二战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法国更是颜面尽失。当时,法国军队数量众多,装备也算精良,可面对德军的铁蹄,却如纸糊的灯笼一般,不堪一击。仅仅六个星期,便匆匆举手投降,这种投降速度,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如今,法国在国际会议上依旧喜欢夸夸其谈,大放厥词,可这段屈辱的历史,就像一道无法抹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法国头上,让许多国家对它能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心里直犯嘀咕。
事实上,不少欧洲邻国对法国的防务能力,向来都是半信半疑。每当国际局势有风吹草动,这些国家大多选择持观望态度,很少将法国视为真正的依靠。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看起来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国家。
从法国自身的军事现状来看,也是问题重重。如今,法国军队人数有限,武器装备虽说勉强称得上现代化,但关键零件却有一大半依赖进口。这就好比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裳,可里面的衬里却是破破烂烂的,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很容易就原形毕露。而且,法国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国民对于海外军事行动的分歧很大。就拿马克龙说要派兵去乌克兰这件事来说,国内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毫无实质进展。如此一来,法国不仅在盟友眼中失分不少,乌克兰那边望眼欲穿,东欧小国家也只好无奈地转身,继续寻求美国的庇护。
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承诺喊得震天响,可真遇到麻烦,需要它出人出枪的时候,却往往像泄了气的皮球,软了下来。更搞笑的是,法国在非洲也曾风光一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反恐行动,本以为能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提升一下国际影响力。可结果呢?折腾了好几年,最后还是灰溜溜地撤了回来。当地民众对法国的军事行动反感至极,法国的这次“亮肌肉”行动,最终以尴尬收场。本来想借此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硬实力,没想到却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也正因如此,法国这些年在欧盟和北约中,始终算不上最受重用的角色。英国有自己的核力量,又有美国这个绝对靠山,在欧洲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法国呢,只能夹在中间,靠几句漂亮话和高调的外交手段,试图刷存在感,可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就连法国国内的老百姓,对政府的某些做法也未必买账。就拿上一场石油危机来说,法国政府没有妥善处理,却盲目跟风参与制裁,结果只能花费大量资金给百姓补贴。嘴上说得风风火火,可老百姓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这样的政府,又如何能让民众真心拥护呢?
说到底,国际关系就像一场严肃的考试,最怕的就是“吹牛不上税”。法国作为老牌欧洲强国,如果不想继续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就千万别总是靠嘴皮子功夫来撑场面。只有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把真本事积攒起来,当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时,才能有底气挺身而出,否则,一切不过是看客眼中的谈资罢了。#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