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国国会一个看似普通的举动,引发了中美关系的一次剧烈震荡。这一天,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向白宫递交了一封信。这封信里,他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建议:如果中国不给美国稀土,那美国就要限制中国航班在美着陆。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议员的个人提议,但实际上,这封信背后隐藏的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整体焦虑。中国用了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回应了这份“威胁”——减持257亿美元美债。这两件事之间到底有没有关联?美国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拿稀土当筹码?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项政策落地后,美国国防部第一个坐不住了。稀土不是稀有,而是提纯难、加工复杂,美国虽然有稀土矿,却早早把开采和加工全都“外包”给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
中国用了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一条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全球稀土产品中,高达92%的精加工环节掌握在中国手里。这意味着,美国制造战斗机、导弹、雷达等国防装备所需的关键原料,很大一部分还得靠中国供应。
美国当然不愿意被“卡脖子”。于是,他们启动了所谓“稀土应急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想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建立替代供应链。一看就知道,这是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但外媒冷静指出,即使一切顺利,美国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穆勒纳尔的这封信,其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他知道“时间不站在美国这边”,等不了五年。所以他提出了三条建议,最狠的一条就是:不给稀土,就不让你们的飞机落地美国。
另外两条也够损:审查对中国销售商用飞机的所有政策,联合盟友一起封锁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对外投资。这不是简单的“建议”,而是赤裸裸拿民用航空合作做筹码,强迫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可是,这种威胁并不新鲜,美国在过去几年已经反复玩过同样的手段。
回头看,中美航班本来就经历了一波三折。疫情期间航班骤减,2023年和2024年,美国交通部才刚刚批准中美航班逐步恢复。到了今年,两国航班数量稳定在每周近百趟,中美航空公司各飞48趟,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就在穆勒纳尔发出信件前两天,美国运输部还批准延长美三大航司飞中国的航班许可六个月。如果真按穆勒纳尔的建议执行,美国这边的机场、航空公司、旅游行业,首当其冲受到打击。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这些国际枢纽城市,将直接面临客流锐减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在穆勒纳尔信件公开的同一周,中国大手一挥,减持了257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来新低。
这不仅仅是一次金融操作,更像是一种回应。从2022年开始,中国美债持仓就一直在减少,三年累计减持2813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在大举购买黄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明显在做去美元化的长远准备。
这表明,中国早就预料到可能被“金融绑架”,所以一步步降低对美债的依赖。美国搞稀土威胁,当然不只是为难中国,更是为了解决自己国内的问题。2025年农民的日子格外难熬。秋收季本该喜庆,但这时候却成了农民最怕的时节。
大豆价格走低、成本高涨,美国农场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共和党议员公开警告,如果不援助,农村地区会爆发金融危机。
偏偏中国又在这个节骨眼上,暂停了对美大豆采购。美国农业州的选票是特朗普的命根子,特别是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这些州是他上次大选的关键票仓。中方暂停采购,等于精准打在他的软肋上。
特朗普当然急。马德里谈判的时候,他就在社交媒体上“剧透”中美谈得不错,三天后还要通电话。可话音未落,美国就把中国23家实体拉入黑名单,完全没拿出一点诚意。
谈判桌上中国不急不躁,美国急得团团转。农产品卖不动、稀土被卡脖子、企业承压、通胀高企,美国政客的筹码越来越少。就连曾经被特朗普用烂的“关税牌”,现在也几乎失去了效果。2025年以来,美国对中加征关税的呼声不绝于耳,甚至提出200%惩罚性关税,但收效甚微。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知道航班威胁行不通。《芝加哥公约》明确规定,国际航班不能被随意拒绝落地。如果美国真这么干,不仅失去国际规则的道义高地,还会遭到全球反制。
中国完全有能力进行反制。中方掌握着稀土供应链、芯片材料、电池原料等关键资源,对美实施“量身定制”的反击,绝非难事。
穆勒纳尔的建议,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他早在2023年就给美国高校写信,要求他们终止与中国的留学合作。还极力反对英伟达向中国出口AI芯片,声称这是“威胁国家安全”。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中国发展,美国就不舒服。美国军工领域的问题,也不是靠稀土就能解决的。以F-35战机为例,升级计划严重滞后,软件缺陷上千项,库存堆积如山。
美国空军都不敢接收“半成品”。这不是稀土供应的问题,而是系统性衰退。过去五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失去了40%的核心航电工程师,人才流失才是根本。
波音公司的问题也不小。中国已经研发出国产大飞机C919,未来对波音的依赖将越来越少。穆勒纳尔还想通过限制飞机出口来打压中国,结果只会加快中国的自主化进程。
欧洲等盟友也未必买账。像巴黎、法兰克福这种欧洲枢纽机场,与中国航空公司合作密切,他们不会因为美国几句话就断了自己的财路。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单边威胁都很难奏效。中国用稀土、大豆、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反制告诉世界:不接受胁迫,也不惧挑战。
中美之间的关系,不能靠谁更凶、谁更强硬来决定。真正决定未来走向的,是理性,是合作,是互利。
美国政客试图用航班威胁来换取稀土供应,其实是下策中的下策。中国用减持美债的方式,释放出明确信号——不接受威胁,更不会妥协。中美关系不是靠喊话和制裁维系的,而是靠诚意和行动。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谁能稳住阵脚,谁就拥有主动权。
信息来源:
[1]7月中国减持美债257亿美元,持仓创16年最低 观察者网
[2]美议员出馊主意:不给稀土,就不让中国航班落地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