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的平静被打破,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热带低压已于9月17日早晨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中心位于北纬16.3度、东经121.9度,最大风力7级。中央气象台预测,它将在17日夜间至18日白天加强为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随后移入南海东北部,趋向广东沿海。这场台风会否成为下一个“山竹”?广东是否将面临双台风叠加冲击?
image
台风“米娜”动态速览:路径预测与强度分析
目前热带低压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移动,预计进入南海后强度显著增强。中央气象台与欧美机构对路径存在分歧: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全球预报系统(GFS)倾向其西行影响菲律宾,而中国气象部门更关注南海东北部海面因28℃以上高水温提供的能量,可能导致台风强度超预期。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已发布8级阵风预警,渔民需紧急回港避风。
image
历史同期台风案例:广东面临的潜在风险
回顾近5年9月影响广东的台风,2018年“山竹”带来3米风暴潮,深圳单日降雨量达325毫米;2021年“狮子山”导致珠江口多地内涝。若“米娜”路径西调,粤东至珠江口可能重现类似极端天气。气象记录显示,9月登陆广东的台风中,75%伴随风暴潮与短时强降雨,沿海低洼地区需重点防范。
image
气象机制解读:副热带高压如何“操纵”台风路径
气象分析师@weatherman_信欣指出,当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5度附近,其西伸脊点将推动“米娜”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副高强度每增加10百帕,台风路径可能西偏50公里。南海东北部垂直风切变较弱,有利于台风结构整合。18日前后,巴士海峡阵风或达9-10级,南海东北部浪高将突破4米。
双台风预警:18号“桦加沙”或接踵而至
欧洲数值预报显示,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于19日生成,并以944百帕强度袭击广东西部;而GFS模型预测其直击珠三角。若两者间隔不足72小时,广东可能面临“风雨接力”。海南省气象局已启动预案,建议湛江至阳江沿海检查防洪设施。
防御指南:从预警到行动的关键48小时
- 沿海居民立即加固门窗,清理排水沟渠,储备3天应急物资;
- 17日起南海东北部渔船全部回港,阳江以东海域禁止游艇出航;
- 广深港高铁或视风速限速运行,白云机场18日航班取消率可能达30%。
台风防御没有“狼来了”,只有“宁可十防九空”。关注“广东应急管理”公众号获取实时路径图,转发提醒身边人:生命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