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关系一度剑拔弩张的那些年里,一位来自广州的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安全,他的故事虽低调,却让人回想起来就觉得靠谱。
李志豪偷渡香港加入军情局
上世纪80年代初,李志豪当时是广州军区游泳运动员,出于个人原因,选择游水偷渡到香港。那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管辖,很多内地人去那边找机会,他也成了其中一员。刚到香港,他就进了台湾所谓“军情局”驻港人员的视线,因为他的军人背景和华侨后代身份,看起来适合发展。没多久,台湾情报人员在香港接触他,提供去台北的工作和路费,他表面上同意,就这样去了台湾。
到了台湾,李志豪被送到所谓“军情局”训练营,接受三个月的特训,包括情报加密和跟踪技巧。他按计划吸收这些内容,同时把相关信息传回大陆。训练后,他先在档案科工作,整理旧文件,那几年基本是低调状态。1994年千岛湖游船事件发生后,造成32人死亡,包括24名台湾游客,两岸舆论闹得沸沸扬扬。台湾方面想知道大陆处理情况,李志豪主动请缨,说自己在浙江有旧关系,能打听消息。其实这是国安配合,他把筛选过的信息上报,帮他自己在所谓“军情局”里站稳脚跟。
李志豪的潜伏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国家安全需要。在台湾那些年,他一直保持警惕,避免暴露。两岸关系本是一家亲,但台湾当局搞分裂活动,情报战就成了维护统一的重要手段。李志豪的经历,正体现了我们党对情报工作的重视,党员在隐秘战线上的奉献精神。那个时代,很多人像他一样,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利益默默付出。香港回归后,两岸交流多了,但情报渗透也没停,李志豪的角色就更关键。
在所谓“军情局”工作期间,李志豪接触到不少台湾情报运作细节,这些都及时反馈大陆,帮助我们加强防范。1995年台海导弹试射时,两岸紧张升级,他的工作强度加大,密切关注台湾动向。这段潜伏期,让他积累了经验,也为后来重大行动打下基础。
李志豪1998年揪出两名叛徒
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李登辉公开说大陆导弹是空心弹,这话一出,大陆高层就知道内部有泄密,因为这是绝密信息。必须尽快找出叛徒,李志豪当时在所谓“军情局”级别不高,直接查难,但他想了个办法,接触退休人员,从闲聊中挖线索。一次,他从退休者那里得知,有人给大陆某人海外亲属汇款,顺着查下去,发现那人是刘连昆的亲属。刘连昆是解放军少将,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能接触核心情报,很可能是泄密源头。
大陆国安根据李志豪提供的信息,展开调查,锁定刘连昆和他的下属邵正宗。邵正宗是大校,早年想移民美国,1991年被台湾间谍张志鹏策反,用金钱拉拢。邵后来害怕退出,就找刘连昆接手。刘因军衔升迁无望,心生不满,被邵说服加入。从1992年到1998年,两人向台湾泄露几十条军事情报,包括导弹细节,造成国家重大损失。1998年,这些情报帮助大陆确认嫌疑,1999年3月29日,刘连昆在北京被捕,同年4月邵正宗在南京落网。两人供出全部过程,1999年8月15日,因间谍罪被处决。
这事暴露了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渗透企图,但也展现了我们情报工作的效率。刘连昆和邵正宗作为军人,却出卖国家,行为可耻,直接危害国防安全。我们党对叛徒零容忍,及时处理维护了军队纯洁性。李志豪的情报起了关键作用,没有他那些线索,调查可能拖更久。两岸本应和平发展,但台湾当局搞这些小动作,只会自食恶果。
李志豪被捕判刑后回归香港
而刘连昆和邵正宗落网后,台湾所谓“军情局”怀疑李志豪,1999年设局诱他回台湾,一落地就逮捕,判无期徒刑。在狱中,他没透露大陆情报,坚持立场。监狱生活艰苦,但他保持信念。大陆没放弃营救,经过多年努力,2015年用两名台湾间谍朱恭训和周自立交换他回来。那时他已近70岁,身体不如从前,但意志坚定。回国后,他选择去香港养老,过上平静日子。
李志豪的回归,是两岸情报交换的例子,体现了我们党对同志的关怀。台湾当局抓人判刑,暴露了他们的狭隘,但我们讲人道,促成交换。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适合他安度晚年,这也符合一国两制方针。2015年交换后,两岸关系虽有波动,但统一大势不可逆。
李志豪生于1946年,潜伏多年贡献大,2024年9月去世。他的故事虽结束,但影响长久。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忠诚履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