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年轻人最盛大的狂欢找一个代名词,Bilibili World一定榜上有名。这里没有陌生的拘谨,只有属于ACG爱好者的热烈与共鸣。从动漫到游戏,从手办到Cosplay,每一处都是年轻文化的缩影。然而在今年的展会上,人们的目光被一抹截然不同的风景牢牢吸引——几辆造型独特的领克痛车停在展区中央,它们像是从虚拟世界里驶出的一样,让人瞬间忘了这是一个车企的展台。
当观众刚走进场馆,还没来得及细看周围琳琅满目的周边,领克03冠军版痛车已经把他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涂装上那只熟悉的“园长”,仿佛把B站的精神直接搬到了现实里。车子本身流线动感,叠加园长夸张的表情和色彩,给人一种又萌又燃的冲击力。很多粉丝举起手机不停拍照,甚至有人现场录制短视频分享到B站,一时间弹幕和评论里都是“我也想去看这辆车!”、“这就是我的Dream Car”。
在另一侧,领克07 EM-P的痛车造型则截然不同。主题源于《明末・渊虚之羽》,车身纹路里透出古典意味。细致的国风线条和现代车身完美融合,像是一幅移动的画卷。站在车旁的观众,不仅仅是粉丝,连不少家长也停下脚步,和孩子一起讨论图案中的寓意。这种跨越代际的对话,正是国风魅力的体现。
至于Z20的《神奇四侠》主题痛车,则成为了全场人气最高的“合影点”。车身上跃动的超级英雄图案,瞬间拉近了与全球粉丝的距离。无论是熟悉漫画的老粉丝,还是单纯喜欢好莱坞电影的观众,都忍不住停下来和朋友合照。
如果说痛车本身是“吸睛神器”,那么展台的布置就是让人停下脚步的理由。不同于传统车展冷冰冰的展车摆放,领克展台更像一个年轻人乐园。
“表情红绿灯”就是最好的例子。Lynkie的表情替代了传统的红黄绿,观众走到这里不再只是看看,而是会和朋友比划、模仿,甚至现场玩起小游戏。有人调侃说:“这下过马路要看心情了。”这种轻松的氛围,把汽车文化变成了一个可参与的体验。
再往里走,会看到“灵动窗户”。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实时切换不同城市的风景,让人仿佛从BW现场穿越到东京街头、巴黎夜景或上海的滨江大道。对年轻人来说,这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对“自由出行”的一种隐喻。汽车在这里,不再局限于性能参数,而是承载一种“随时切换场景的可能”。
“领克补能站”成为许多观众小憩的首选。不同于普通休息区,这里充满社交氛围。人们边喝饮料边交流,有人聊痛车设计,有人讨论哪款车更适合自己。汽车成为话题的起点,而展台则变成了社交场所。
最后,“吐泡泡邮箱”则充满童趣。观众写下愿望,投入邮箱,看着泡泡漂浮而出,像是把心情交给空气带走。年轻人喜欢在这里拍照打卡,也喜欢把愿望写成有趣的段子上传B站。展台因此不再是“展示区”,而是一种文化的发生场。
这次BW的尝试,可能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汽车和文化的结合还有更多可能。比如,在电竞赛事上出现专属痛车,在虚拟偶像演唱会上打造数字与现实同步的痛车皮肤,甚至在元宇宙空间里开设虚拟车展,让用户在线上定制专属涂装,再映射到线下真实车辆。
这种模式不仅能增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粘性,还可能衍生新的产业链。IP方得到更多合作机会,车企拓宽了用户群体,而粉丝则收获更多沉浸式体验。可以说,这是一次“三赢”的探索。
回顾整个BW展会,领克的痛车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它不仅吸引了粉丝的目光,更让人们思考:汽车究竟可以是什么?在这里,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文化的画布,是年轻人情感的出口,是他们社交与表达的一部分。
未来,当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这一点,汽车行业将迎来新的文化浪潮。而领克,已经率先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二次元的舞台上,领克完成了一次独特的文化实验。结果证明,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