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喝了一辈子酒,照样活到九十九。”
生活中,这样的真实案例总能为老酒民们提供“喝酒无害”的心理慰藉。而近期疾控中心与多所高校联合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似乎更给这种观点添了“底气”。
研究发现:长期适量饮酒不仅不会伤肝,还能降低痴呆风险。这一结论无疑是在为“喝酒无害,鼓励多喝酒”站台,但事实的全貌当真是这样吗?
01 达到临界值,身体竟能实现“平衡”!
人体肝脏有一群特殊的“维修工”——肝星状。它们肩负着修复肝损伤、更新肝组织的重任,却也因常年参与酒精、毒素代谢,成为硬化、各种问题的起源地。
为揭开饮酒与肝部损伤的关系,我国疾控中心联合多所高校对393万名中老年人进行了长期追踪研究。结果颠覆了大众普遍的认知:适量饮酒者在随访期间,不仅未出现明显的肝损伤,其罹患痴呆和认知障碍的风险还降低了约10%-18%。
要知道,这一现象并非孤例!2018年《柳叶刀》期刊也曾报道:亚洲人群中,适度饮酒的认知衰退风险低于滴酒不沾或重度饮酒人群。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适量饮酒双赢”的现象?
研究人员分析推测,这是人体在极端压力下启动的“求生本能”。当饮酒量控制在合理范围时,身体能维持“代谢平衡”:一方面,肝脏的解毒酶系统可高效分解酒精,避免毒素堆积损伤肝;另一方面,适量酒精能轻微扩张、改善脑部供血,且红酒等酒类中的多酚物质可缓解神经炎症,间接降低痴呆风险。
但必须明确,“平衡”的前提是严格守住“适量”阈值。一旦每日饮酒量超过世卫组织建议(男性不宜超25克纯酒精,女性不宜超15克),这种平衡会瞬间打破,死亡、肝功能异常事件风险均显著增高。
02 守住“适量”底线,为肝脏加道“防护盾”!
尽管身体能启动应急防御,但酒精的有害本质从未改变。据数据,全球每年因酒精导致的死亡人数达300万,其中肝问题占比高达32%。那些“酗酒成瘾却活到高寿”的酒民,不过是统计学中的少数“幸存者”,而非普遍规律。
资料显示,其核心成分担子菌提取物,能像“清洁工”一样主动吸附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自由基等有害物质,阻止其在肝分子内堆积;另一成分四氢姜黄素,则可激活肝脏解毒酶活性,加速酒精等有害成分的分解,从源头减轻肝脏代谢压力。
03 这几类人,再“适量”也碰不得酒!
即便有身体的“自救”和科技的“辅助”,喝酒的危害仍不容忽视。也有三类人群绝对不能饮酒,否则等同于“慢性自杀”:
第一是青少年。他们的肝脏、大脑均处于发育阶段,酒精会阻碍肝分化、影响神经发育,不仅伤肝,还可能导致认知能力永久受损;
第二是肝患者。脂肪gan、肝炎、硬化的肝脏本就脆弱,哪怕是“适量”酒精,也会直接加重肝坏死,加速恶化——乙肝者饮酒后,硬化发生率会增加5倍,甚至诱发肝衰竭;
第三是心脑患者。酒精会导致波动、心率失常,对已有三高、冠心的人来说,一杯酒就可能诱发心梗、出血,死亡率显著升高。
说到底,保护肝脏、预防痴呆的关键,永远是“科学把控饮酒量”。“爷爷喝一辈子酒还长寿” 的案例,只是概率极低的个例,就像有人开车不系安全带却没遇到事故,不代表不系安全带就是安全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