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苒,今年24岁,名校硕士刚毕业,准备先实习再择业。家里却按了“快进键”,妈妈隔三差五就发来相亲资料:“女孩子别拖,合适比浪漫重要。”拗不过长辈,她同意见一面,想当作普通社交,看看缘分是否能来点惊喜。
媒人介绍的男生叫周行,40岁,互联网架构师,年包据说七十万,在城里有房有车。妈妈听完喜笑颜开:“成熟稳重,省心。”林苒却犯嘀咕:年龄差一截,价值观能对得上吗?但想到早点了结家里念叨,她还是接受了饭局。
约在商场里一家意餐,周六下午五点半。林苒提前十分钟到,挑了个靠窗位。五点四十,周行发消息:“车位难找,稍等。”到店已接近六点,他道歉两句,顺手把笔记本打开:“我这边线上在看生产告警,边吃边聊不影响。”
点餐时,林苒说自己不吃牛。他点开团购页面,迅速下单两份套餐,又补了一份汤,说:“团券更划算,年轻人要会理财。”上菜间隙,他很自然地切到职业话题,连珠炮式地问:毕业论文选题、实习方向、未来是否考虑来技术岗转产品。
聊了十来分钟,林苒发现他几乎没有兴趣爱好,周末标配是加班与读技术文档,对电影、旅行、音乐都“没时间”。她尝试把话题拉回轻松区,他却继续规划:“你这专业做短视频运营不稳定,不如我帮你改简历,先来我朋友公司打基础。”
更让她皱眉的是家庭观。周行直白表示:“我父母住得近,结婚最好三年内要个孩子,小孩主要由阿姨带,老婆工作别太忙,家里要有人协调。”他说这话时像在列需求清单,语气里全是确定与安排,仿佛对方只是一个“角色”。
临近结束,他忽然放下刀叉,说了个“建议”:“今天第一次见面,我们按规则来,费用AA,后面要是发展顺利,可以轮流付。顺便说一下,婚后也建议严格AA,房贷我来还,日常开销各自承担,父母赡养各管各的,公平。”
林苒愣了两秒。不是因为AA本身,而是“规则”背后的算计味。初次见面,他连基本尊重与体面都要计较到小数点后,还把婚姻当成合约条款,先把防火墙架好。她笑了一下,拿起手机把套餐价平分转过去:“80已到,祝工作顺利。”
回到家,妈妈追问感觉如何。她把经过讲了个大概,重点说了那条“AA到婚后”的建议。妈妈愣住,反应过来后也叹气:“那就算了。”林苒想了想补充:“AA不是问题,态度才是问题。尊重与共情,才是两个人的最低配置。”
网友看法两极:有人赞同AA是边界,能避免经济纠纷;有人认为初见礼数更重要,不必斤斤计较。理智的声音是——相亲不是辩论赛,也不是风控会,而是两个人的气场测试。钱可以谈,节奏与分寸一旦失衡,就难再找回。
你能接受相亲时AA吗?你更在意方式还是数额?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