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集团是城市副中心规划、投资建设的平台企业。北投大厦是北投集团在副中心的办公总部,功能包含办公和配套,作为搬迁城市副中心的第一家市属国有企业总部大楼,大厦的建设受到众多的关注。
北投大厦东南鸟瞰
项目基地位于内城中心以东约29公里,西侧紧邻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东侧为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南侧为电力中心,北侧为整体化规划、设计建设的市规划院办公楼。建筑方案与规划院大楼进行了整体化的设计与考虑,将遵循城市副中心的城市设计导则与风貌引导作为设计的切入点。
绿色建筑 能源节能率达42%
北投大厦外景 资料图片 摄影 常鸣
身着青色的外衣,装饰着如同“篆文”一般的青铜鼎纹,北投大厦形如中国传统礼器“四方鼎”,寓意团结、互助、昌盛。
立面"鼎纹"元素,采用单元式幕墙设计,实现了自然通风与遮阳,同时优化了室内外的视觉和功能体验。"四水归堂"的屋面设计,结合创新性的遮阳技术,有效降低能耗。
走进大厦的中央大堂,镂空的采光屋顶让阳光恰到好处地洒下来。北投大厦按照“绿色三星、健康三星”的标准建设,秉持绿色、低碳、可再生的能源设计理念,打造低碳节能的建筑典范。
为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大厦屋顶布设光伏系统约3200平方米,装机规模413.5千瓦,全年发电量约40万千瓦时。
大厦还采用“地源热泵+市政热力+冷水机组+冰蓄冷”的复合式能源系统,较于传统“市政热力+冷水机组”的系统形式,节能效果显著。
结构底板下地源热泵为建筑提供清洁能
大厦总能耗量为2323万kWh,地源热泵+冬季内区余冷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量407万kWh,占比17.52%;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为102万kWh,占比4.41%;本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1.93%。估算每年减少排放1220.07吨CO、相当于2.11平方公里森林固碳量,11.2吨SO、11.2吨NOx 、5.6吨粉尘。较于传统“市政热力+冷水机组”的系统形式,降低能耗折算标煤463.19吨,能源系统节能率约42%。
除了以文化意象为灵感,项目也主要关注了建筑性能与办公建筑的实际需求。采用单元式的幕墙设计策略,为办公空间创造了一套标准化的模数空间。标准单元利用250mm出挑进深,形成外幕墙的通风器,成为气流缓冲腔体,出挑的构件形成固定外遮阳,结合活动内遮阳提高办公的舒适度。
建筑的开启扇藏于空腔内,在平时可获得足量的自然通风,紧急情况下可实现办公区域的自然排烟。单元的内侧全部装饰完成,单元吊挂完成后,室内空间的界面即完成,优化了精装修和幕墙的交接界面。建筑共千余个标准单元,全部在工厂预制后现场直接吊装插接完成,高度的预制化大大加快了整体工期。
北投大厦外幕墙标准单元的整体性解决方案
外围护结构按照绿建三星标准建设,总体提高建筑外围护性能20%。此外建筑体型系数仅为0.11,在所有全玻璃幕墙部位,均采用了出挑自遮阳策略,大大提高了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除此之外,大厦办公空间采用小进深形式,充分获得自然采光,提升使用舒适度。大厦办公空间和中央大堂可实现完全的自然通风,办公层大部分区域可以实现自然排烟,降低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频次,有利于节能降耗。
项目厨房生活热水热源采用太阳能,辅热99Kw商用容积式燃气热水器,自带控制设定温度,太阳能制备提供生活热水占到全部生活热水使用总量94.8%。实现三级水表计量,便于计量及节水目的。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直供。高区设置变频供水设备,适用各种不同负荷工况,节省电能。供水支管设置减压阀,防止超标供水的情况发生。选用水泵达2级能效水平等级。中水用于室内冲厕、室外绿化灌溉、道路浇洒、车库冲洗以及冷却水补水,节约市政自来水使用量56%。
绿色、健康理念打造一流总部大楼
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100%达到一级。绿化采用节水喷灌。车库、道路冲洗100%采用节水型高压水枪。装配式给排水管线通过架空安装、集成卫生间等设计方式,分离应用比例高达95%。
智慧建筑: 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走进办公区的会议室,顶灯自动亮起,人来灯亮,人走灯灭,这样的智慧操控系统在北投大厦随处可见。
大厦综合运用BIM、GIS、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针对建筑内的硬件、系统、应用、服务等资源,建立跨系统的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实现对大厦内楼宇自控系统、能耗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等十余个子系统进行可视化集成,使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数据共享、联动响应,实现大厦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基于智能管控机电设备设施系统,可以根据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设置空调、新风系统、灯光环境系统的运行模式,在不同季节、不同空间、不同时段中对设备运行进行自动调节,达到按需节能的目标。
作为首家落户于城市副中心的市属国有企业新总部,北投大厦实现了高品质、高效率、高性价比的目标,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典范。北投大厦的建成,不仅为城市副中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绿色运营等方面均展现了卓越的表现和实践,为行业内其他楼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部分素材来源:北京通州发布、Active Hous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