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微尘》
作者:陈年喜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父亲这辈子
“父亲是塬上唯一的木匠。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唯一接到的活儿,是给人打棺材。”
陈年喜真的很会写,最后十年能接的活是给人打棺材,是因为接不到木匠活。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木匠算是一门吃香的手艺,有门手艺就能养家糊口。
在我小时候,奶奶家的土房子里几乎全是木制和竹制器具。
去年到今年看了不少散文,很多文中都提到木匠,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很有市场的,80年代后逐渐受到市场冲击,现在就更少。
如今都是现代化工业生产,木匠这种传统手工艺在我们这一辈几乎都快绝迹。
陈年喜父亲属于很有天赋的,13岁那年,家里请来木匠打柜子,他在一旁看着,相当于是在学习。
看着看着,自己竟然也打出一条新板凳,没有人教过他,看木匠师傅干活然后自己上手开干,这只能说是天赋异禀啊。
“再精湛的手艺,也有过气的时候,艺不过气时过气。”
过气的不止木匠这行,箍桶、做篾、补锅、打铁、弹棉花等职业也都过气。
像补锅,团子儿时,家里那口大铁锅还补过。现在,即使锅坏了,大家也都是买个新的,即使你想补锅也没人干这活。
时代在发展,很多传统手艺都在消失,以后再见到也就是电视、书籍、照片中。
团子总感觉是不是年龄增长之故,我每次看到这些事心里都有种淡淡的伤感。
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升,但我又不希望这些传统手工艺彻底消失。
“最后,他说,钱是小事,命是大事。我说,是。”
我爸也说过类似的话,之前团子和他说我焦虑,他总说不论什么时候要吃好饭,身体是第一位的,不要舍不得吃饭。
“我从这条路走,又从这条路回。等我从天水回来时,拉着大牙和朝海尸骨的依维柯也到了。”
读着读着,冷不丁又死了人,团子都有点习惯。陈年喜的笔下总是时不时出现死亡这件事。
但是,无论有多少次,每次读到时心里都涌起一丝伤感。
朝海出发时,“把媳妇煮的一袋鸡蛋抱在怀里”,他出远门,媳妇在家等他,没想到等来的是尸骨。
采矿这个行业真的是高危行业,容易得尘肺病,干着干着小命就没了。
前面说陈年喜父亲最后十年接不到木匠活,除了打棺材,这次也是由他负责打棺材。
棺材打得总是没有埋得快,这个村子不知道死去多少人,有老人,也有年轻人。
打棺材应该也没多少活了吧,现在城里都是火葬。
到了后面,村里没啥人,棺材也没得打。
强烈推荐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命运无常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