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越种越早真的好么?”“种番茄有哪些‘坑’?”在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井田农社创始人、谢径安·乡村创梦家缪新华正站在大棚边,对着镜头流畅地讲解草莓和番茄的种植技术。
谁能想到,这位侃侃而谈的“新农人”,曾一度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是“种地的”。
生于89年的缪新华,来自江西上饶,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曾认为“在城市就是好的,回农村就是混得差”。
毕业后,他在广州、南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积累经验后,开始尝试农业生产,并进行农业栽培技术推广、种子种苗研发等,“一方面源于我性格好动爱折腾,另一方面还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他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这种想法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我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造事业。”
2019年,他和另外两位好友开始孵化项目,2021年创立井田农社,专注草莓和番茄的全产业链培育。
“浙江山多地少,我们更倾向城郊类产品,如微农场、采摘研学等。草莓和小番茄经济附加值高,也更适合在城郊种植。”缪新华解释道,“它们的技术水平比较高,可以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种植,我们的技术积累主要集中在这两种作物。”
“但说实话,刚回村种地那两年,好像犯了错一样,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像许多从农村出去读大学又回村的年轻人一样,他也经历了一段心理挣扎期,“很多阿姨说怎么读了大学还回农村玩泥巴,白读了,别人都坐办公室。”
“这个过程中心里是有疙瘩的,需要自己正视调整。”他在静默中蓄积力量,在坚持中寻找机遇。
转机发生在2024年。
“去年5月,浙江省农科院组织了前往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参观考察,给我们留下很好的印象。”这里不仅建有浙江省第三个具备生物育种资质的共享试验基地、生物育种实验室、数字种苗工厂、果蔬生态农场等项目,还链接了湘湖实验室、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科创+农创”生态氛围浓厚。
缪新华看到了井田农社技术成长、降本增效的无限可能。
“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再是孤军奋战了。”2024年9月1日,井田农社正式入驻谢径安。“之前在其他地方,由于农业并非当地重要产业,因此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政策传达也不够及时和全面。”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还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农创客,相互赋能。
“谢径安·乡村创梦家”“谢径安·兴村荟”等平台为创客们提供了常态化交流平台,“来到这里后,我发现农业还可以这么搞!乡村可以有咖啡店、面包店,也可以过得很丰富很潮。”
在谢径安,创客间的合作自然而生动。
井田农社出品的高品质草莓,满足高定轻奢女装——小满工作室对“优质、新鲜、本地化”伴手礼的需求,被送到了高净值客户手上。
缪新华看好低度果酒的市场前景,曾用“土办法”自酿草莓酒。而谢径安恰好有家专业的古法酿酒工坊——先云径酿·跨界酒馆,双方一拍即合。经历了“口感不好、度数过高、酒瓶爆炸”等多次失败,不断调整发酵时间、糖度、酒精度和灭活点,今年3月,“先甜后鲜”的草莓酒成功上市,“区别于市面常见的勾兑工艺,我们的草莓酒坚持自然发酵,健康、无添加,酒味都是草莓发酵出来的。”
缪新华将草莓酒带给做乡村咖啡的创客朋友——安山小院主理人朱琳美,探索开发“草莓酒咖啡”,而小番茄则被“贡献”出来尝试特调“番茄咖啡”。合作中,双方自然地产生了互相导流。
“有些客人觉得单单来摘草莓或喝咖啡,跑那么远太单一了。”于是,来摘草莓的客户,会被推荐去小院“喝杯咖啡休息一下”;来喝咖啡的客人,也会被邀请“到旁边采摘新鲜的草莓”。
在井田农社的项目地,常常能看到金盏花等草木花卉。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种植园周边环境,更是春茶秋荷生态艺术工坊“借种”在此的植物染原料。此外,缪新华等农创客还将农业废弃物提供给春茶秋荷生态艺术工坊,作为植物染原料,生产后的植物废渣又能制成酵素反哺给井田农社,资源在此得到了循环利用。
“这些都是第一批的谢径安·乡村创梦家,我们自身可以形成资源共享和互补,有些合作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有互动就好,我特别喜欢尝试。”缪新华笑着说。
这种开放、共创的邻里氛围,正是谢径安农创生态圈的魅力所在。
自2024年下半年起,井田农社陆续被“央视新闻”、《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从田间地头到媒体镜头,缪新华从未想过种地也能成为“网红”,笑称:“至少现在回家不会被批评了,我可是上过央视种地的。”
如今,他早已摆脱心结:“我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是种地的了!社会越来越开放进步,种地也是一种有技术的职业,值得尊重。”
这一转变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认可与支持,作为农业农村部“头雁计划”学员、省级农创客,以及首届“谢径安·乡村创梦家”成员,缪新华说:“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给予了我们这些农创客荣誉和肯定,身份上得到了认可。”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缪新华不忘反哺乡邻。他为周边番茄种植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开设草莓种植实操班、研学课,为村里的残疾人、卫生小队发放果蔬,聘用附近村民劳作。
一路走来,缪新华总结了新时代农创客需要具备的特质:“搞农业是长期主义,心理上要耐得住,经济上要扛得住,要有自己专业度,还要善于学习新媒体等新技能。”于是他开始尝试短视频账号运营,通过打造创始人IP,展示井田农社的种植技术与全产业链能力,塑造“返乡扎根、专业创新”的新农人形象。
展望未来,他规划将重心从种植逐步延伸至产业链上游,专注种子种苗和栽培技术输出,“种植规模是有限的,但种苗和技术的输出可以做大推广。”通过新媒体和授课等方式,可以大力推广井田农社的栽培模式,推动草莓和番茄高标准种植,助力打造“一村一品”农创品牌。
沃土之上,农创客蓬勃成长。在缪新华眼里,谢径安这片土地已然发生很多蜕变:道路变宽、环境变美是看得见的变化,而更深层的,是人的观念变了,“这里有产业、有机会,村里来了很多年轻人,大家有事干、愿意干,这是难能可贵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