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马志明是健在的相声演员中能耐水平最高的,同时也是公认的辈分最大的,马志明是侯宝林大师的代拉师弟,是正儿八经的宝字辈相声演员,但他的拜师道路并不算顺畅,甚至长时间都是难题,为何马志明拜师会如此困难呢?
相声诞生于江湖,有诸多的规矩,例如从艺必须拜师、父亲不能收儿子为徒等,师承维系可以说为早期相声开枝散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相声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至于父亲不能收儿子为徒,原因有很多,有一种说法认为早期相声有不少荤段子,不适合父亲教,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说师父教徒弟,得狠心打骂,父亲不忍心,因此只能交给师父来。
对于相声世家来说,儿子拜师其实都是看的父亲的面子,例如相声界的小神童李伯祥还没出生,就被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预定为大徒弟,其实就是因为赵佩茹和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关系要好,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明字辈门长赵伟洲身上,赵伟洲的父亲是文字辈门长赵心敏,但坊间传闻赵伟洲是先会喊师父,后会喊爸爸,而他的师父也正是父亲的挚友苏文茂先生。
马家是相声世家,马志明的父亲是寿字辈相声泰斗马三立,爷爷则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对于马三立而言,就已经是寿字辈中最年轻的几位,到了马志明更是如此,马志明生于1945年,这个年龄比不少文字辈还要小一大截。
解放后相声界的拜师被视为封建糟粕而被废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恢复,等到八十年代马志明折腾拜师的时候,寿字辈相声艺人大多已经过世,用马志明的话说:全国寿字辈就剩下三位,我爸爸不能拜,天津的郭荣启不怎么走动,福建的陶湘九太远,没什么交情。这也是马志明拜师困难的原因。
好在相声界除了直接磕头拜师外,还可以代拉拜师,就是找一位宝字辈的师兄代拉马志明,这样说来,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多了,但马家地位名望高,拜师讲究门当户对,而在1982年侯宝林大师在马家做客的时候,就专门提到过此事,说可以代拉马志明拜师。
直到1986年,侯宝林才在天津举办仪式,正式代拉马志明拜师,据马志明回忆,摆知仪式花了2000多块钱,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笔巨款,据说这钱是媳妇攒着买电视的,结果让马志明拜师给花了,为了这事,马志明还挨了好几天的骂,在一次访谈节目的时候,裘英俊问马志明这钱花的值吗?少马爷直接回:还不如当时买电视机呢。
按说侯宝林代拉马志明,解决马志明的师承,算是帮了大忙,为何马志明还会如此说呢?虽说马志明是句玩笑话,但从马志明的为人处世可以看出,马志明其实是反对相声界拜师的规矩的,他自己摆知收的徒弟卢福来于克志,自己不怎么承认,而唯一承认的是没有摆知的黄族民,也有点这个意思。
此外,侯宝林大师虽然是马志明的亲师兄,但其实两人的资历能耐都差着辈分,两人关系并不亲近,走动也很少,这也和马志明的低调处事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但无论如何,马志明的这番话都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