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航拍的画面在电视台播出了!”中铁六局天津公司施工一线技术员孙语彤激动得心情无以言表。
“90后”孙语彤是同事口中的“飞行员”,刚上班时,他在天津公司位于贵州腹地的瓮开项目部当技术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还喜欢用无人机对工程进行航拍。在“天无三天晴,地无三尺平”的云贵高原施工,已经很辛苦;怎么还有力气跟着无人机“跑”呢?面对项目部大多数人的不解,孙语彤总是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他航拍的画面,不仅是很好的宣传素材,还能为施工提供很好的技术数据。公司发现他这个爱好后,将他纳入新技能人才培养阵地,开展了重点培养。不仅将他的工作内容更多地与他的特长相匹配,还在公司工程部为他匹配了专业“导师”。
别小看了这个“小飞机”,用处大着呢!全线点多线长,有了每日的航拍,从高空的视角检视现场情况就能辅助现场工人对全线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现场有架梁等重要节点、观摩会等情况时,他的小飞机往往能“立大功”。因为热爱,他深入钻研,慢慢成为了全公司各大工程的“飞行员”。一线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他参与了宣绩铁路工程全线航拍、天津轨道交通Z4线车辆段航拍、京滨铁路工程地形航拍采样,不仅如此,还参与了今年“应急使命·2025”实战演习航拍工作。近两年来共计飞行949次,飞行里程达到了2040公里,总时长有116小时之多。
面对新技能人才,天津公司因材施教,给予师资、机会和平台。制定人才孵化计划,按照“精准画像——重点培养——动态评估——价值反哺”的程序进行推进。在精准画像阶段,为每位特殊人才建立包含核心优势、潜力短板、职业诉求的专属档案。在重点培养环节匹配专业导师进行教学。动态评估则采用复盘的方式,每季度进行“回头看”。而价值反哺阶段则构建“人才智库”体系,要求他们担任新晋人才导师,将其成长经验提炼为标准化培养模块,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通过这种循环,让新技能人才既能实现个人能力跃迁,又能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张欣)
[编辑:徐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