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5银河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前,科幻作家刘慈欣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刘慈欣提到,从世界范围来看,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科幻文学正经历深刻变化,它正在由年轻的文学体裁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在失去青春的活力:“我们希望科幻能够再次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刘慈欣提到,科幻文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科幻作家们的视野渐渐从星空中收回,转向人类自身,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他认为,科幻文学虽然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很难再回到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状态:“那时候科学技术刚刚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展示出很诱人的未来。在刚刚发展的阶段,科学技术带有很强的神秘感。但如今科学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神奇感逐渐消退。”
刘慈欣
刘慈欣还谈到中外科幻读者的差异:中国科幻的主要读者是青少年,而在西方则以四五十岁的中年读者为主,“这是中国科幻的巨大优势。”他认为,科幻文学自诞生之初,就承载着青少年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更适合年轻人阅读。而在西方,科幻创作越来越多关注种族歧视、性别冲突、环境危机和生物技术异化等现实议题,“不再是仰望星空,而是有很广阔的视野。”他表示,当科幻更多地关注这些现实矛盾时,它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
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技术也在不断压缩科幻作家的想象空间。刘慈欣表示,科幻小说家做过很多努力,比如把现代文学创作技巧运用其中,让科幻小说呈现方式更加多元;抑或是用科幻小说的角度批判现实,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但目前来看,这些方式都没有对科幻小说起到太大的作用。”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网文作者也加入到科幻创作中。对此,刘慈欣认为既有利也有弊:“网络文学互动性强,能快速捕捉读者偏好,产出受欢迎的作品;但由于平台需要作者大量地、快速地创作,每天更新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催更的压力会对作者的创作质量产生影响。”他同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写作的崛起,网文作者在更新压力下,AI的介入可能越来越多,未来也将更难分辨人机写作的界限。
对于本届银河科幻大会,刘慈欣寄予厚望:“近年来科幻产业发展很快,但它的根基在于原创内容。希望大会能够涌现出更多优秀作品,让更多优秀作品得到奖励,以便鼓励作家们创作。”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曾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