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由什么组成的?
由身体和心理组成,即物质和意识组成
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身体是心理的载体,没有身体,心理便无处安放。
心理是由什么组成的?
按意识层面分类,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按注意力层面分类,可以分为有明确的注意力支点和无明确的注意力支点,另外,心理还可以分为认识和信仰、内心的力量。
这三组概念彼此相关,但又相互区别:
一、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的特点:
话语权弱、容量小、可控制、处理信息速度较潜意识慢、理性思维
潜意识的特点:
话语权强、容量大、不可直接控制、但可影响、可改变、处理信息速度快、进化形成的本能、后天内化的潜意识程序,由此推广出两个概念:第一反应和第二反应,
第一反应指的是快速的潜意识做出的反应,我们不能控制第一反应,第二反应指的是通过觉察和较慢的意识,迅速调整的反应,是我们希望表现出的反应,即目标反应,我们能够控制第二反应。
觉察是什么呢?觉察就是观察+发现,觉察的内容是第一反应,即身体姿态、表情、动作、神态、心理状态、思维方式、想法。
因此,我们常说的改变自己指的是觉察第一反应,之后迅速调整到第二反应、目标反应,通过持续的觉察、调整,在时间和练习的加持下,第二反应最终会成为第一反应,第一反应就被改变了。
在改变的过程中有几个注意事项:
1、拒绝责怪自己,把第二反应当做第一反应
第一反应(快速的潜意识)我们控制不了,但是我们能够控制第二反应(慢速的意识),与其纠结不能控制的第一反应,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的第二反应
2、坚定改变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反应推翻第一反应绝对不是说起来这样简单的,需要时间、需要练习、需要信心和决心。
3、练习觉察的能力
冥想是锻炼觉察较好的方式,让我们看一下冥想是什么。
冥想的过程是这样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大脑和内心,观察大脑产生的想法,如果发现走神了,迅速把注意力拉回来。
这时,我们发现冥想的过程和改变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觉察+调整!甚至,冥想和改变的主角都是一样的,潜意识与意识。
二、两种注意力:
注意力可以分为两类:注意力有明确的支点(以下简称有支点模式)和注意力无明确的支点(以下简称无支点模式),有支点模式指的是工作、学习、玩手机、刷剧这样有明确注意力焦点的状态,这时,头脑中的声音不明显,无支点模式指的是走路、吃饭、发呆等没有做具体事情的一种状态(走路和吃饭也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这时,头脑中的声音明显了起来,头脑中声音的明显与否通常可以作为区分两种注意力的标准,无支点模式可以成为内耗、焦虑的来源,也可以成为创造性的来源。
两种注意力模式此消彼长,但是由于手机太有趣了,我们不舍得让大脑闲下来,于是我们的大脑一直处于有支点模式下,和情绪/人相同,被压制的东西反而抗争得越厉害,于是大脑一旦从有支点模式脱离,无支点模式便异常得活跃,然而活跃带来的不是创造性,而有很大可能带来的是焦虑和内耗。
为了使无支点模式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进而减少头脑中声音的过度活跃,我们要做的是解放大脑,减少互联网和耳机的使用时间,刻意营造大脑的无支点模式,让大脑中的声音处于正常语速、正常频率。防止大脑过载、信息过载、强迫性输入,压迫、压缩无支点模式的状态和持续时间。
三、认识和信仰、内心的力量:
认识对应着实践,实践代表着身体、执行层面的能力,认识代表着思维、观念上的能力,按理说,实践与认识已经能够完全地表示一个人,那么信仰、内心的力量又是从何谈起的呢?
原来,如果把人看作实践与认识的结合体,那么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强的人一定会有所成就、取得成功,但是历史上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强的人走上了错路、弯路,最终遗臭万年的人屡见不鲜,同时,总有些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不强的人创造了佳话、成为了传奇,这说明除了实践与认识之外,存在第三个变量,而这第三个变量却是最重要的变量。
我以为,这第三变量就是信仰、精神、品格、灵魂和内心的力量。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提升实践能力与认识能力,殊不知实践与认识是表象,是“上层建筑”,而信仰和内心的力量是深层的东西,是“经济基础”。
在第三变量中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它就是信仰,信仰是什么呢?
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信仰,家庭是信仰,活着是信仰,红军长征是信仰,玄奘取经是信仰,人民是信仰、民族是信仰、新中国是信仰,拥有坚定信仰的人无法战胜,拥有坚定信仰的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事实上,他们本身就是奇迹。
总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信仰
总有可以让生命不再漂浮、变得厚重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信仰
总有可以让灵魂栖身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信仰
那么,如何培养第三变量呢?
战胜磨难,突破自我,挑战极限,解决问题,运动,树立正确的、坚定的信仰,用心做事,用心体会,用心觉察,用心调整,用心生活,放下、原谅、让步、欣赏、感恩、谦虚、爱与理性。
我们过去常常关注实用的东西,关注能立刻取得收益、见到成效的事情,殊不知实用的东西未必实用,看似不实用的东西反而能一通百通,学无用之用、读无字之书,看不见的东西反而最宝贵、最值得珍惜、也最实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