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早识别、早处理是关键!
撰文丨肖小燕
9月16日,知名演员杜淳的妻子王灿通过微博发文,透露女儿“小蛋饺”因脱水引发酸中毒,同时提醒家长重视病毒感染后的补水问题。这则消息迅速引发关注,许多家长感到困惑与担忧:明明只是常见的吐泻、发烧,怎么就发展成了酸中毒?
这恰恰是“儿童脱水酸中毒”的可怕之处:它多由呕吐、腹泻、高热等儿童日常症状诱发,却因早期信号不明显、病情推进速度快,成为威胁低龄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将从其发生机制、临床病因及分层治疗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为大家系统理解这一急症提供参考。
来源:微博
先搞懂:孩子为啥会“脱水+酸中毒”?
脱水引发的酸中毒,本质上属于代谢性酸中毒。其核心机制在于:身体大量失水时,肾脏滤过功能受限,酸性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同时,失水常伴随电解质紊乱,进一步打破机体酸碱平衡稳态,最终诱发酸中毒。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正是这类病症的高发群体,这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密不可分:一方面,婴幼儿体液占体重比例高达70%-80%,远高于成人,且单位体表面积代谢率更高,酸性代谢产物生成量更大;另一方面,儿童的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酸碱调节机制及呼吸与肾脏的代偿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本就有限。
这种“产酸多、调节弱” 的生理特性,使得儿童对体液失衡的耐受度远低于成人。而要实现精准诊疗,结合病史明确引发体液紊乱的具体病因是关键,临床上其病因主要归为以下三类:
1、体液丢失过多(占比60%以上):首要诱因是急性感染性胃肠炎(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导致的频繁吐泻,粪便渗透压增高会加速水分流失;其次为高热状态下的不显性失水增加(体温每升高1℃,每日不显性失水增加10-15ml/kg),以及严重烧伤、皮肤黏膜病变引发的渗出性失水。
2、水分摄入不足:多见于低龄婴幼儿拒奶、吞咽功能障碍,或因颅内病变、中毒等导致的意识障碍,此类情况需警惕合并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3、混合性因素: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除脱水表现外,常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显著升高(>11.1mmol/L),如误诊为普通脱水易延误治疗。
如何治疗?补液+纠酸
明确病因后,治疗的关键在于迅速纠正体液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并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干预。临床应根据患儿的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补液和纠酸方案。
一、分层补液:纠正脱水的核心手段
1.口服补液(轻度至中度脱水首选)
仅推荐口服补液盐Ⅲ(ORSⅢ),其渗透压 245mOsm/L、含钠 75mmol/L,符合 WHO 标准,可高效促进肠道水钠吸收。用法:按50-100ml/kg计算24小时补液量,采取少量多次喂服:婴幼儿每次5-10ml,每5-10分钟1次;学龄儿童每次10-20ml。若患儿呕吐,可在呕吐停止10分钟后减量喂服。但需注意,严重呕吐(无法进食任何液体)、肠梗阻、肠麻痹患儿需禁用该方案。
2.静脉补液(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失败)
液体选择需匹配脱水类型:等渗性脱水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低渗性脱水选用3%氯化钠注射液(缓慢输注防血钠骤升);高渗性脱水选用0.45%氯化钠注射液。
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原则:首批20ml/kg液体于30-60分钟内快速输注,后续累积损失量按8-10ml/(kg・h)输注,生理需要量按5ml/(kg・h)补充。
二、纠酸原则:避免盲目补碱
轻度酸中毒无需额外处理,补液后可自行纠正;当pH<7.2、HCO3-<15mmol/L 时,需给予5%碳酸氢钠注射液[计算公式:碳酸氢钠量 mmol=(22-实测 HCO3-)× 体重 kg×0.5],且需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4%后输注,以防碱中毒。
此外,病因治疗是避免脱水反复的关键,需结合具体诱因精准干预。针对感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则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如沙门氏菌感染选用头孢曲松);对于DKA患儿,需在补液基础上实施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0.1U/(kg・h)],将血糖下降速度控制在每小时3-5mmol/L;高热患儿需及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以减少不显性失水。
小结
此次公众人物孩子的经历,正是一次重要的健康提醒:在病毒高发季节,孩子出现呕吐、腹泻、高热或精神萎靡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儿童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是隐匿而凶险的儿科急症,儿童身体的“脆弱性”,注定了这类急症容不得半点拖延,其病情进展之快、危害之大,值得广大家长和基层医师警惕。
医学界儿科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