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于10月进行党主席改选,目前已有多人表态参选。而此前透露有参选意向的前副主席郝龙斌,终于正式宣布加入这场选战。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冲击国民党党主席之位。2017年,他败给洪秀柱,2020年,则输给江启臣。两次落选,让外界普遍认为他已淡出核心舞台。
但这一次,他在赵少康力挺下重返战局。按照台媒的报道,早在夏天,郝龙斌与赵少康之间就达成默契,只推一人出战。赵少康最终选择退居幕后,公开站台支持郝龙斌,加上中部地方大佬的连署支持,使郝龙斌获得了重返舞台的条件。郝龙斌的优势在于资历和派系整合能力,他曾任台北市长、国民党副主席,熟悉党内运作,也与传统派系保持稳定关系。但劣势同样明显,世代交替已成岛内政治的主旋律,年轻党员和基层选民普遍期待新面孔,他很容易被贴上“旧势力回防”的标签。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股力量快速崛起。9月中旬的网络投票中,郑丽文拿下超过六成的支持度,台媒最新公布的党内民调显示,她以22.2%的支持率位居榜首,领先郝龙斌20.5%和罗智强的18.7%。郑丽文的经历颇具争议。她曾在民进党任职,后因认清“台独”路线的风险而转投国民党,这段经历让她长期被蓝营边缘化。
但也正因如此,她在两岸论述和政治立场上更敢于直言。过去两个月里,她在多个场合直接批评赖清德的“抗中保台”路线,提出两岸必须恢复沟通,台湾才有未来。她的直率风格虽然引发党内部分传统势力不满,却在网络舆论场获得大量声望。近期,她还逐步争取到部分“本土派”议长和基层势力支持,使得她的声势从网络热度逐渐转化为实际动员能力。郑丽文由“边缘人”到“黑马”,时间跨度不到三个月,这种快速蹿升打乱了既有派系格局,也迫使原本想稳坐钓鱼台的派系大佬不得不重新评估。
选举形势已变,郝龙斌决定出战,黑马已经出现,赖清德民调崩盘
就在蓝营选情升温的同时,民进党内的危机则不断加剧。根据9月17日公布的最新民调,高达55%的民众对赖清德的施政不满,其中29.3%为“非常不满意”。更具象征意义的是,赖清德的大本营台南市,不满意度逼近五成,打破了他过去“稳坐南方”的假象。这种趋势并非一日之寒。
从7月开始,赖清德的施政满意度一路下滑,信赖度从46%跌至39.7%,不信赖度则逼近五成。岛内经济停滞、能源争议、治安恶化,加上赖清德割裂两岸关系的做法,使得社会不满情绪迅速累积。特别是在电价和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中南部基层感受到的压力最为明显,而这些地区恰恰是赖清德赖以起家的政治根基。
选举形势已变,郝龙斌决定出战,黑马已经出现,赖清德民调崩盘
如果将这几件事串联起来,9月初朱立伦宣布退场,9月中旬郑丽文声势崛起,9月17日郝龙斌正式参选,蓝营的权力格局已被彻底改写。不同于以往由大佬密室协商决定人选,这一次的国民党党主席改选呈现出多元竞争的态势。如果最终由郝龙斌和郑丽文进入“双强对决”,那么国民党主席改选就不再是单纯的党内角力,而是“旧势力守成”与“改革派冲击”的全面对撞。与此同时,赖清德民调的持续下滑,使得蓝营的主席选战与岛内整体政治版图发生联动。换言之,这不仅是一场内部选举,而是台湾政局未来走向的提前预演。
对国民党而言,主席人选不仅决定党内路线的延续,更关系到两岸政策的表述。若郝龙斌胜出,国民党将继续以稳健的传统路线维系内部团结,但风险在于难以打动年轻群体。若郑丽文最终逆袭,则意味着国民党可能走上一条更为锐利的路线,直面民进党的“台独”政策,重塑两岸议题的话语主导权。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选战已经超越了党内斗争的范畴,而是与民意走向、两岸局势、岛内经济环境紧密捆绑。
选举形势已变,郝龙斌决定出战,黑马已经出现,赖清德民调崩盘
可以说,随着9月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蓝绿阵营的态势都在发生微妙转变。国民党内部的竞争激烈到前所未有,而民进党执政的困境也比预期更早显现。未来几个月,国民党党主席选战的每一次辩论、每一次民调,都会被放大为对岛内整体政治走向的风向测试。可见,这场看似党内的权力重组,实际上已经成为台湾政治格局下一阶段的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