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的产业版图,正以“老中青”三代产业协同跃迁的姿态,书写着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生动答卷。
从传统产业的“断舍离”式焕新,到新兴产业的“清单化”提质,再到未来产业的“场景化”布局,这座城市以系统化思维打破产业发展壁垒,在设备迭代、工艺革新、技术突破的浪潮中,构建起梯度明晰、动能充沛的现代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以“智改数转”破局,筑牢产业根基
作为菏泽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产业通过设备更新与智能转型,实现从“粗放制造”向“精细智造”的跨越。在机电设备制造领域,曹县爱伦金属以“破而后立”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2024年投建的20万吨金属铜新材料项目,实现由有氧铜管的生产向主产无氧铜管转型。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投用后,设备数控率达100%,人员精简57%,产能提升31%,综合能耗与生产成本分别下降26%、22%,其无氧铜管生产工艺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传统制造业“老树发新芽”的典范。
纺织服装产业则以“材料创新”打开市场新空间。山东华泽纺织突破行业技术瓶颈,研发的超轻薄尼龙面料厚度仅0.04毫米,却兼具耐寒、透气、高抗拉强度等特性,生产的高性能涤纶、聚酯化纤面料等,像国内的安踏、特步这种品牌在供应,产品还直供始祖鸟、Burberry、迪桑特、MONCLER等国际顶级品牌,并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定义了高端市场新标准。
这类传统企业通过“断粗放式老路、舍低端产能、离高耗低价竞争”的转型路径,累计投入超亿元用于设备改造,80%以上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推动“菏泽制造”向“菏泽精造”转变。
新兴产业:以“链群思维”提质,激活增长引擎
菏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通过重点任务清单与发展目标清单的“双清单”管理,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链主引领、集群发展”的格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进电动科技(菏泽)有限公司电驱动技术上深耕细作,自主研发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客户覆盖大众、奔驰、比亚迪等头部车企,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新材料产业则在“高精尖”领域持续突破。山东成武易信环保科技历经多年攻关,稳定量产的高端三氟化硼-11电子特气(高纯度、高丰度)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为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注入了国产之“气”。东明石化恒昌化工研发的聚丙烯生产工艺达国际领先水平,多个专用聚丙烯牌号填补国内空白,推动聚丙烯产品向医用级、汽车改性料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曹县途安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技术全球领先,定陶复合集流体项目的复合箔材幅宽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形成“技术突破-产能释放-市场拓展”的良性循环。
未来产业:以“场景驱动”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近日,菏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聚焦七大未来产业方向,加力提速未来产业“新赛道”。未来产业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菏泽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与未来产业布局关键期,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未来产业为其提供了新机遇。
菏泽未来产业布局紧扣“因地制宜”原则。如“氢能与储能”依托盐穴资源发展储能,推进氢能一体化试点;“未来材料”契合“双碳”目标,结合秸秆资源优势;“合成生物”与当地农业基础呼应,实现“资源 - 产业”精准对接。文件构建“目标-路径-保障”实施体系,核心是全链条培育。
目标设定分步走,2030年与2035年目标递进;实施路径上,“揭榜挂帅”“链主企业”等举措直指痛点,“四链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在“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原则下,政府负责政策支持等,企业发挥主体地位。同时,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为未来产业培育提供智力支撑。
从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到新兴产业的“链群共进”,再到未来产业的“场景突破”,菏泽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打出政务服务“一企一策”、人才引进“博士后基地”、金融支持 “专项基金”的组合拳,推动“老中青”三代产业形成“迭代有序、动能接力”的发展格局。
如今,这座城市正以产业升级的“菏泽实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