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都修波。
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我,一进门就满脸愁容:
“都主任,多动症太影响学习了,网上都说要吃专注达,可我看它是精神类的药,就犹豫——孩子还这么小,能行吗?”
我特别理解这份担心。哪个父母不想让孩子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地长大?
这些年,我接诊过不少多动症的孩子。有的孩子吃了西药之后,确实注意力好了些,但胃口变差了、晚上睡不踏实;有的情绪变得低落,不像以前活泼爱笑。
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停药,怕副作用;停了,又怕孩子学习跟不上、行为难管教。
其实,出现这样的两难,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把治疗想得太“单一”了。
西医用的“专注达”这类药物,作用就像一根“绳子”,能暂时把孩子飘散的注意力“捆住”,快速改善多动、冲动的症状。
但它不调理根本啊!就好像一棵树,叶子黄了,我们只往叶子上喷绿漆,却没有去松土、施肥、浇根。
那“根本”在哪呢?
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坐不住,往往跟“心神不守”“脾虚肝旺”有关。
中医讲“心藏神”,孩子心气不足,神就守不住,容易分心;
“脾主思”,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大脑得不到滋养,想集中注意力也难;
肝气旺盛的孩子,就容易急躁、好动、控制不住脾气。
所以,我现在常常跟家长讲:现在治多动症,别光死磕一种药、一种方法。中西医结合,才是更稳妥、更长远的路子。
孩子症状严重时,可以用西药快速控制症状,帮孩子先把学习状态稳定下来;
但同时,更要借助中医的方法,帮孩子把身体的“底子”调好——比如用安神的中药让孩子心神安定,用健脾的方子增强吸收和运化,用疏肝的方法帮助情绪平稳。
之前有个8岁的小男孩,就是这种情况。
吃了半年西药,上课是安静了些,但人没精神、不爱吃饭。我就在原治疗基础上,配合用了健脾安神的中药。
两个月之后,妈妈特别高兴地说,孩子吃饭好了,晚上睡得沉了,情绪也平稳多了。更让她惊喜的是,孩子上课专注的时间变长了,连老师都表扬他进步明显。
再后来,西药慢慢减了量,状态依然保持得很稳定。
所以我常对家长说:孩子的身体一直在成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别被“一定要吃药”的说法框住,也不要排斥西医的短期帮助。
治多动症就像一场“配合战”,西药控制一时,中药调理根本,再加上行为引导、家庭理解,孩子是完全有希望慢慢好起来的。
请相信,每一个好动、分心的孩子,都在努力变好。而我们做的,就是陪他们走一段路,用更温和、更持久的方式,帮他们找回属于自己的专注与平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