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0亿美元的投资,能否扭转昔日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命运?
“恐怕未必。”
9月18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英伟达向英特尔注资50亿美元并达成芯片开发协议的消息,虽然为英特尔带来了急需的现金流,并使其更接近AI热潮的核心。但这些只是“战术性胜利”,英特尔真正需要的是“结构性变革”。
英特尔需要分拆自己。
文章指出,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中,英特尔早已落后于台积电。台积电通过专注于为其他公司代工生产半导体,成为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而英特尔则选择了相反的道路,坚持将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整合在一起,尽管行业趋势已明显转向专业化分工。
代工业务困境凸显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据报道,自2021年公司前CEO帕特·基辛格启动代工业务以来,这项涵盖英特尔所有制造业务的部门一直难以吸引外部客户。
财务数据显示,英特尔代工业务在最新季度实现营收44亿美元,但主要来自英特尔内部,且录得约32亿美元的运营亏损。这一表现凸显了英特尔在与台积电、三星等专业代工厂商竞争中的劣势。
在周四的记者电话会议上,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一直在评估英特尔的代工服务,但当被问及新的PC和数据中心芯片是否有助于建立该业务时,他选择了回避。黄仁勋赞扬了英特尔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暗示新芯片可能会使用这项技术,但文章评论认为,这对英特尔整体代工业务的推动作用有限。
分拆或是唯一出路
文章进一步强调,英伟达和英特尔在制造业务问题上的回避态度,进一步证实分拆是英特尔的最佳选择,并建议将英特尔分拆为芯片设计公司和制造公司两个独立实体。
评论指出,这种结构将使英特尔的各个部分能够更好地与英伟达等公司合作,让合作变得更加合理。如果英特尔被拆分,英伟达就可以与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团队合作开发数据中心和个人电脑的CPU,然后可以在台积电、三星或拆分后的英特尔工厂进行制造,而无需顾虑英特尔自身的制造利益。
此外,英伟达以及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如高通和AMD等其他芯片设计公司将更愿意委托英特尔生产芯片,因为他们知道拆分后的英特尔制造部门不会与他们竞争。文章甚至推测,英伟达现在之所以愿意与英特尔如此紧密合作,很可能是因为英特尔在英伟达主导的利润丰厚的AI芯片领域已失去了竞争力。
分拆还将使投资者——包括近期购买英特尔近10%股份的美国政府——能够选择投资英特尔的芯片制造或芯片设计业务,而非同时承担两者风险。
分拆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分拆英特尔工厂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工厂的财务亏损和相关融资交易的复杂性。但文章认为这是必要之举,并强调英特尔的工厂必须被迫独立运作,才能与台积电竞争,并再次成为一支重要的芯片制造力量——而这可能需要来自英伟达和其他客户以及政府的支持。
一个乐观的可能性是,英伟达的投资可能引发英特尔代工业务其他潜在客户的进一步投资,这能为英特尔建设昂贵的先进芯片工厂提供所需资金,并使分拆后的代工业务处于更好的财务状况。而这,正是英特尔目前迫切需要的投资。
评论文章总结道,这正是英特尔迫切需要的投资类型。只有通过根本性的业务重组,英特尔才能真正重获在芯片行业的领导地位,而非仅仅依靠外部投资的短期提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