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学习《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

0
分享至


近日,《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在全国正式发行。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创意的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学习这部重要著作,认为这部专题文集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与方法论创新,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新征程上继续推进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源于伟大实践的根本指南

学者们认为,学习这部重要著作,应将其视为一幅系统推进、整体协调、兼顾长远与当前的改革全景图。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表示,从结构上看,第一卷收录了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重要文稿,侧重于顶层设计与破题布局;第二卷则涵盖2019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间的内容,呈现深化改革与制度定型的过程。按时序编排的内容,清晰勾勒出改革的逻辑演进与各阶段重点。在方法论层面,这部重要著作以系统观念搭建了“四层—六链”结构:理念、战略、制度、治理四个层面相互贯通,问题、目标、任务、政策、机制、评估六个环节形成闭环,构建出从规律提炼到制度供给再到治理能力提升的完整传导路径。在工具层面,构建了“主题—阶段—工具”矩阵,覆盖多领域内容,通过跨卷比对识别关键变量,有助于提升改革的整体效能与政策耐久性,将目标、工具与指标纳入统一框架,实现改革举措的可评估与可迭代。

“我们应当更深入地研读这部重要著作,不仅要思考每一章节聚焦的具体内容和关键问题,更要体悟全书蕴含的系统谋划和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方法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表示,当前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实现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出台具有基础性和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措施,更要在战略部署中保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协同高效、有序推进的科学思维,才能进一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诗一认为,这部重要著作为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提供了遵循。具体可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要素质量、深化分工程度三个维度协同推进。

这部重要著作将丰富的改革实践经验提炼为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方法论,为我们理解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智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张林山表示,这部重要著作深刻揭示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坐标。这些源于实践的智慧结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更提供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科学路径,彰显了在复杂环境中我们党驾驭改革大局、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高超艺术,为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滋养理论创新的思想富矿

《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深刻阐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认为,这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把改革开放作为完善党的坚强领导、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以及解决一切发展中问题的总抓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展现的最新成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论明灯,也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认为,这部重要著作深刻阐述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与“法治引领、保障改革”的系统化整体性安排,构建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的完备理论体系;强调改革是法治的先导,法治是改革的保障,并始终坚持人民的法治立场,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方法论的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这部重要著作中的丰富内容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四川大学法学院创新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袁嘉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出了包括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在内的全新概念范畴;二是提供了从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界定改革起点的分析框架,明确了改革的现实依据与历史任务,构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这部重要著作带给学界的重大启示包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理论、现实三大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把握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内在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将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

学者们表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以著作的核心要义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制度自信的价值立场,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谢伦裕提出,改革应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公共服务供给,针对民生痛点推进普惠性、兜底性制度创新,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方法论上,坚持运用系统观念与法治化路径,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好“活力与秩序”“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通过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难题,通过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始终锚定治理现代化和培育新质动能的战略目标,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借助数字政府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等制度型开放举措,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持久动力。

迈向新的伟大实践的行动纲领

霍伟东认为,以这部重要著作为指引,当前和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界应重点关注四大议题。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研究应着重探讨如何坚持“两个结合”,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转化为稳定、系统且高效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破解路径。要重点研究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三是立足中国实际的金融强国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应重点关注如何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四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完善数字平台规制、数据安全治理和数字鸿沟弥合机制,以制度创新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陈兵认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学理论体系,为深化改革提供学理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界应重点关注改革与立法协同机制的完善。具体包括研究“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具体实现路径,探索授权试点制度的程序优化、改革成果的法律固化模式,进一步提升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衔接效率。此外,还应注重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规制体系的构建,深入研究公平竞争制度的法治化进程,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涉外法治保障等现实课题。

这部重要著作对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以及教育教学均具有深刻而全面的指导意义。陈诗一提出,经济学研究须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重大现实问题中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应在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理论规律与现实难题融会贯通,针对中国改革的重大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同时,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纳入课堂教学,培养一批既深谙国情又具备理论素养、富有改革精神和开放意识的复合型经济学人才。谢伦裕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界应紧扣“理论—政策—实践”三维联动机制,精准对标这部重要著作深刻内涵,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长期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将改革方法论转换为可操作的清单与政策工具。建立“学术成果—政策试点”双向反馈机制,借助智库报告、政策咨询等形式推动理论成果及时服务国家决策。创新教学与实践融合方式,通过实地调研、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将这部重要著作中的战略思想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者们一致表示,这部重要著作为系统把握新时代改革的宏阔思路与实现路径提供了权威读本。当前,改革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界更须持续深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将改革宏伟蓝图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译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程可心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会科学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17907文章数 255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