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太卷了”
“作品背后的‘野心’很大”
“大家拿到的题目实在太难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锐何出此言?背后原因,要到甘肃兰州方能探寻。在这里,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举办了为期4天的第二期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研讨班,让作为点评专家的陈锐发出连连惊叹的,正是其中众法宣人真刀真枪、火力全开的实战演练环节。
9月12日,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70余名学员共分为4组,就9月10日自选的法宣策划选题,经过极速激情的头脑风暴,交出了一份份想法泼辣又颇接地气的“作业”。
现场到底能有多精彩?我们一起来看!
“人们希望优秀法官是幸福快乐的,好人应有好报”
来自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的郭寒冰与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的唐兴代表第一组学员首先作了题为《以忠诚铸法魂 以生命赴使命》的策划产品汇报,以宣传“全国模范法官”丁宇翔同志为核心,讲述了“以人物事迹为基,找准宣传发力点;以传播效果为要,定好宣传呈现式;以时效节奏为纲,选好宣传关键期”的三步策划思路、5集H5互动剧的核心创意亮点和详细脚本等内容。
陈锐肯定了这份策划方案制作精良,内容完成度高。同时,他也点评道,第一组选了个难题:典型人物报道容易陷入固有套路,导致英雄模范和普通人脱节,最后只能感动自己。陈锐建议,塑造人物,要跳出完美人物的假设,真实比完美更能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反而能达到正面宣传的效果。
“人物报道要尽量避免悲情叙事,虽说确实感人,但从宏观传播效果来看,悲情更容易引发消极情绪,让人怀疑好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典型人物报道要寻找故事中的积极元素,传播扩散更多乐观向上的情绪和价值观。”陈锐表示。
“先要引导亲身体验尝试,再谈接受和推广”
第二组学员代表广东省潮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张源宇以《以“文本”减轻“成本” 不让“诉权”变成“诉累”——要素式“两状”示范文本推广策划》为题,介绍了策划的核心主线,即宣传、推广和普及要素式“两状”示范文本改革的便民初心与实际应用。策划旨在通过三方面的核心创意——多形式的呈现、多语言的传播及多渠道推广,最终达到让人民群众从认识到认可,从不想用到想用、会用和承认好用的司法效果。
陈锐认为,第二组策划围绕着便民措施的推广应用展开,按照应用场景分别进行呈现,表现得很好。
他认为,在真正展开推广宣传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如何能使群众愿意接触和尝试“两状”示范文本。“要想真正推广开来,法院新闻宣传工作者就不能只停留在一味地告诉人们要素式起诉状如何好的层面,得想办法引导更多的人先接触、愿尝试,才能谈下一步的接受。”对此,他建议,可以以比赛或游戏形式组织实际用户亲身体验传统诉状与要素式起诉状的书写差异、便捷程度、理解速度等,在亲身参与体验之后,他们会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成为忠实使用者,甚至是“推销者”。
“法院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请持续前行”
来自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宋朵云代表第三组学员以《带你云游法治院史馆》为题,详细讲述了有关法院特色文化传播策划,拟以H5为载体,开发一个集视频、图文故事和虚拟人物地图等交互形式于一体的多媒体产品,致力于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云游览全国各地特色的法治院史馆,深度、沉浸式地体验法治文化。
“介绍得非常全面详细,若真正实施的话一定是困难重重,但法治文化建设确实是一个需要持久发力又任重道远的长线任务。”陈锐总结道。
他指出,用户视角非常重要。在创建之初,要多收集不同用户的需求与意见,做好内容和形式调研,方便后期针对不同人群,研发出与之匹配的玩法与奖励机制,激发用户的参观和互动兴趣,从而使法治文化真正触及、感染和影响到更多人。
“重大题材要巧用‘轻传播’,发挥大作用”
来自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张秀姿代表第四组学员作主题为《跟随代表的脚步 倾听法治的声音》的策划汇报,以两会的司法工作解读为目标,创意核心在于将法院工作与代表委员履职高度结合起来,打造记忆点。通过宣发一系列的海报、视频和H5新媒体作品,提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与积极度,以他们的第三视角深入解读法院工作,更有效可信地展现法院的亮点工作及引发社会共鸣。
“两会期间的报道,可以说是对媒体能力的一场集中考察和检验。”陈锐表示,第四组的策划作品中展现出的形式比较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重大新闻活动期间,在坚持选择正面议题的基础上,舆论热议关注点及社会民生紧密相关的话题是较好的切入口。
“另一方面,两会主题本身非常重大,在这样的时期,‘轻传播’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陈锐指出,为了更好的传播与宣传效果,过于严肃沉重恰不可取,轻快的题材与叙事形式反而能在社交媒体上形成更广的覆盖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关注度与讨论参与热情。
最后,陈锐表示,新媒体时代的法院宣传工作者工作任务重、强度大,但切记不能只是低头拉车,一定要抬头看路,要跳出工作本身,对宣传实务工作要有更高的站位,也要有更多的总结与思考。而本次研讨班的举办,让大家可以有时间相互交流讨论、启迪思考,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也很有必要。
嘉宾学员有话说
对本次培训有何感受?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 胡强:
在黄河之滨的兰州开展的此次研讨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通过聆听专家授课和同行分享经验,我对新时代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新媒体运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做一名有担当、有智慧的法院故事讲述者,为法治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摩实战演练后,
哪组给您的印象最深?
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教处副处长 成蒙蒙:
第三组的法院文化宣传方案不仅具备了深刻的思想内核,更展现了卓越的创新形态,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超越了简单的文化符号堆砌,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本质与时代价值,并尝试以新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时代生命力。
它巧妙运用沉浸式科技、社交媒体裂变互动等手段,构建了多元、互动、高效的传播矩阵,极大地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成功地将“文化”从一种静态的遗产转变为一场动态的、可参与的现代体验。
这次培训班对您今后的工作
有什么启发?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二级调研员 彭子柱:
参加这次培训,尤其观摩实战演练,深受启发,为我们做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思路。
一要取人所长,拓宽思路。多学习最高法院和兄弟法院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多学习地方优秀作品,诸如获评中国各类新闻奖等作品,不断吸取经验,拓宽思路,努力提升自身新闻采编素能。
二要聚焦审判,深入采访。围绕法院审判执行中心工作,精心组织策划,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挖掘出法院新闻“富矿”。
三要营造氛围,人人参与。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宣传员,引导干警留心身边人,关注身边事,人人参与到新闻宣传工作中来,不断弘扬司法正能量。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审核丨黄艳辉
编辑丨秀 姿
制作丨李 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